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62篇 |
免费 | 35篇 |
国内免费 | 10篇 |
专业分类
607篇 |
出版年
2025年 | 4篇 |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13篇 |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16篇 |
2020年 | 18篇 |
2019年 | 34篇 |
2018年 | 21篇 |
2017年 | 41篇 |
2016年 | 31篇 |
2015年 | 20篇 |
2014年 | 51篇 |
2013年 | 46篇 |
2012年 | 41篇 |
2011年 | 22篇 |
2010年 | 19篇 |
2009年 | 42篇 |
2008年 | 22篇 |
2007年 | 29篇 |
2006年 | 21篇 |
2005年 | 29篇 |
2004年 | 21篇 |
2003年 | 12篇 |
2002年 | 9篇 |
2001年 | 12篇 |
2000年 | 7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71.
572.
573.
574.
针对水下自主航行器地磁多参量多目标搜索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磁趋势敏感的多目标进化搜索算法。在进化算法的结构下,利用地磁场参量与导航路径的约束关系,以磁趋势敏感作为后验评估准则,建立导航模型,使得地磁多分量伴随航行器的运动同时同地收敛至各自目标值,实现导航目的。通过与六边形路径搜索算法的仿真对比,验证了多目标进化搜索算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575.
精确空投系统的发展带来了军事补给的根本性变革;实现了装备、军需品适时、适地、适量的补给;在战略和战术层次上全面提高了部队的部署和保障能力。根据精确空投伞降系统类型对国内外精确空投系统及关键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了阐述与分析;同时对影响精确空投系统补给能力关键技术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76.
卫星功率增强技术是提高区域导航信号抗干扰性能的一种有效措施,在卫星导航全星座中优选出卫星数量少、服务性能优的功率增强子星座,是新一代卫星导航系统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提出基于卫星数最少准则的功率增强子星座优化设计方法,详细介绍设计流程、数学模型及最优解搜索策略;定义了可用性水平、精度水平和覆盖范围等指标评估功率增强子星座性能;以GPS为例,分别针对覆盖点目标和区域目标两种应用背景进行功率增强子星座优化设计及性能评估。分析结果表明:全球范围内任意目标点进行功率增强需要12~17颗卫星;实现对我国沿海地区的连续覆盖需要18颗功率增强卫星;覆盖整个亚太地区则需要全星座24颗卫星都具备功率增强能力,这样才能满足其连续性和精度要求,此时最优功率增强子星座的服务范围可扩充至全球区域。 相似文献
577.
针对无人机自主着陆过程中卫星导航系统易被干扰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地基多传感器融合的无人机自主着陆引导方法。采用主动式激光照射的方式,获取机载反射棱镜的近红外成像,在红外图像中对无人机目标进行识别;通过坐标转换将识别结果映射到可见光图像中,在可见光图像中选择的感兴趣区域进行可见光目标识别,从而在降低计算量的基础上获得更加精确的无人机相对角度信息;利用距离测量信息和引导系统角度信息可以获得精确的无人机相对位置。无人机着陆引导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提供精确的无人机位置信息,能有效适应于复杂背景下的无人机自主着陆引导。 相似文献
578.
在战场复杂电磁环境下,卫星导航接收机很容易受到电磁干扰而出现不定位的现象,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了一种基于环境感知无人机卫星导航接收机的电磁干扰态势评估方法。以干扰信号的特征参数、导航接收机未受干扰时的接收状态作为预测的输入,以接收机跟踪环路失锁时的效应阈值作为观测目标值,建立了极端梯度提升(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 XGBoost)的预测模型。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导航接收机电磁干扰态势的等级,提出了导航接收机在单源和双源电磁干扰下的态势评估方法。通过与高斯过程回归和支持向量机回归的预测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XGBoost方法具有更好的预测精度。依据该预测方法,综合利用技战术方案,有利于提高无人机在复杂电磁环境中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579.
580.
随着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广泛应用,其安全性问题也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为了对目前最具隐蔽性的诱导式欺骗技术进行检测,提出一种对两路导航信号同时进行处理的combo-signal模型,并提出基于这种信号处理模型来对诱导式欺骗信号进行检测的方法;分析了该方法的检测门限;采用北斗的B1I 和B1C信号在实现了combo-signal处理模型的软件接收机上对该检测方法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证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对诱导式欺骗进行检测,统计得到的检测概率跟前面的分析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