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鲜明特点,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题中之义。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人本思想的形势下,重视研究人本思想的教育功能,突出弘扬人本思想所蕴含的理想目标教育功能、从政宗旨教育功能、工作实践教育功能,从而达到强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全部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12.
装备润滑油失效分析与再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装备润滑油污染物的入侵与产生、添加剂的损耗而导致的失效问题,分析了污染物的主要种类与危害,根据国内外失效润滑油再生技术对不同种类污染物的去除技术做了概括性阐述,指出探索适于装备失效润滑油再生的技术与工艺对提高装备保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3.
结合最新型MTU/DDC2000型、4000型等系列柴油机,归纳论述了在柴油机上应用的新技术,并分析了这些新技术对改进柴油机综合性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4.
装备保障能力生成与黏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军队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动态环境下装备保障能力生成研究成为关注的焦点。针对新军事变革条件下装备保障能力生成问题,采用黏性思想,分析了新军事变革对装备保障能力生成的需求,从要素维、结构维和运行维3方面对装备保障能力生成系统黏性现状进行了剖析,并从哲学的角度对黏性成因进行了研究,最后针对黏性对未来一体化联合作战条件下装备保障能力生成的发展对策进行了探讨,为系统认识和指导装备保障能力生成实践提供思路和新视角。  相似文献   
115.
在分析未来作战中新型巡航导弹数据链系统需求和现有巡航导弹数据链局限性的基础上,并将面向服务的"智能信息网络(IIN)"理论引入新系统网络体系架构设计中,提出了设计模型和实现方案,并对其在性能、可靠性、QoS等方面的提高进行了重点分析,为未来新型巡航导弹数据链系统的实现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16.
传统知识观将间接知识理解为人类现有的静态认识成果,从而造成了问接知识的绝对化,使间接知识不可避免地具有反建构性。要实现间接知识与个人认识建构的有机统一,就必须打破传统知识观对间接知识的成果化理解,把间接知识理解为人类认识的发展过程,使间接知识本身建构化。  相似文献   
117.
新能源战略的实施是我国能源战略调整的重要内容,也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研究了氢能、燃料电池、"可燃冰"、洁净煤等新能源在开发、生产、储运和使用过程中存在的消防安全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消防安全对策,为确保国家能源战略调整的顺利实施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8.
研究新型军械装备技术资料的分类及模块化形式,分析装备技术资料编制相关的装备设计流程及保障性分析流程,建立集成化装备信息模型,提出一种装备技术资料并行化编制方法,为新装备及时获取技术资料、及时形成保障能力提供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119.
郭梅初  鲁赢 《国防科技》2014,(2):101-104,93
十八大以来,习主席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体现了我党军事指导理论的创新发展,既是习主席治国理政思想在军事领域的重要体现,也处处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学习贯彻习主席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论述,必须牢牢把握其思想精华,把意志和力量凝聚到实现中国梦强军梦上来,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20.
随着大学校区建设不断发展,校园景观的功能也日益突出,水体景观因其灵动与活力的特征,被广泛应用于校园景观建设中。通过对重庆大学城已入驻的4所高校水体景观的实地调研,发现新校区水体景观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在分析这4所高校的基地条件、校园文化以及水体景观布局的基础上,提出了高校水体景观规划的4种理念:打造生态活水系;创造丰富的视觉效果;突出水体景观文化特色;体现人文关怀。旨在为校园水体景观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