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1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51.
分布式结点自组织时分多址算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提出了一种分布式结点自组织时分多址算法,并论证了算法的正确性和功效。  相似文献   
52.
为了更好地评价机动作战路线的优劣,运用模糊数学的方法,结合机动路线选择的特点,建立了机动路线选择的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指标体系的各个因素的权重进行了确定,并在模型的基础上对机动路线选择辅助决策系统的软件设计进行了构思。利用辅助决策软件对机动作战路线选择,快捷方便,特别是能够在多条路线中选取最优,实现了由定性分析转入定量分析的轨道,有助于提高指挥决策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相似文献   
53.
新时期武器装备建设新观念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新的历史时期,我军武器装备建设是一项综合性、整体性极强的系统工程,同时又是一项技术复杂、投入巨大、周期较长的建设工程。提出要在武器装备建设观念上实现4个“转变”:由“历时性”思路转向“共时性”思路,由需求牵引模式转向需求与能力复合牵引模式,由理论-实战(训练)途径转向以作战实验室为中心的途径,由单要素革新机制转向全要素体系创新机制。新观念的提出,为如何走出一条符合中国特色的武器装备建设跨越式发展之路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54.
考虑了对机动导弹实施机动区域打击问题,建立起了一个新的瞄准点选取模型一菱形选取模型,设计了对圆形机动区域打击的瞄准点选择算法,并通过计算机仿真进行了结果分析.该方法具有通用性,能制定作战方案以及生存选择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5.
考虑对机动导弹实施机动区域打击,建立起在扇形区域瞄准点选取模型,并通过计算机模拟进行了结果分析。该方法具有通用性,对制定作战方案以及生存选择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6.
介绍了坦克装甲车辆发动机的发展概况,综合论述了我军新装备发动机的主要技术特点和第四代坦克发动机的技术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7.
针对无线移动通信网络的客观制约,给出了一种音频同步的基于视频连环画模式摘要自动生成的实用视频服务方案,使得系统在向用户提交连续音频流的同时,能够随着网络带宽条件的变化,按照动态采样频率,基于视频内容选择重要帧递送,并按照与音轨同步的模式播放,从而在降低数据量的同时,满足用户对视频内容综合理解的需求。  相似文献   
58.
于力  张政丰 《国防科技》2020,41(3):93-97
受美国亚太战略的影响,两栖攻击舰队逐步成为美军海外作战力量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建设水平将对未来美军海外战略重心产生深远影响。本文以亚太新局势为背景,以美军两栖攻击舰队作为研究对象,基于美国防部对亚太地区未来军事部署和谋划的构想,对两栖攻击舰队部署情况、主要任务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研究,可以预见,在未来十到十五年内,两栖攻击舰队将成为美国强势介入亚太的主要力量。  相似文献   
59.
新型防火板材是钢结构防火技术新的发展方向,结合钢结构防火保护技术的发展与现状,对GF防火板(1100℃级轻质无石棉硅酸钙防火板)、高温耐火胶粘剂以及用GF防火板保护钢结构的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与目前大量使用的钢结构防火涂料作对比,探讨了新型防火板材在技术性能和工程施工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60.
诗人芒克是"文革"中所谓"白洋淀诗群"的主要作者之一[1],并与北岛等人成为<今天>杂志的主要创办者,继续诗歌创作[2].评论界对芒克诗歌的关注集中于八十年代末以后,而系统深入的专论则较为少见[3].芒克诗歌所呈现出的自然而本质的抒情特色,常常给读者以强大的冲击和震撼,分析其诗作的艺术特质,便于深入了解其诗艺探索的独特性,也益于进一步把握从文革后期到八十年代初期的新诗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