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3篇
  免费   83篇
  国内免费   1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提出一种多整转副平面连杆机构在屏幕上连续运动的简便算法,这种算法的分析策略是把整个机构逐步分解为单构件和二杆组这样一些基本单元,通过对这些基本单元的求解得到整个机构在任意瞬时的位置,具体方法是建立相对坐标系,通过坐标变换求出结果,与通常采用的解矢量方程或极坐标方程的方法相比,新算法既不受杌构复杂程度的限制,又可避免求解结果的多值性和由此引起的繁杂的象限判断过程,从而可提高运算效率和模拟效果。  相似文献   
72.
在失效机理分析的基础上,着重从理论上探讨了舰用机电产品在使用中的可靠性分布类型,并给出了简化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73.
本文针对巨型机的体系结构特点,对UNIX逻辑设备概念进行了扩充,引入巨型机逻辑盘的概念,给出了一种逻辑盘的实现。逻辑盘的概念使得文件系统的大小独立于物理盘的容量、支持巨型文件或巨型文件系统。  相似文献   
74.
建立了基于球齿轮齿盘啮合传动的星载天线定位机构(PMSG)在星间通信过程中的运动学模型,研究了其运动学特性.分别建立PMSG自身运动学模型和卫星运动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星载PMSG的运动学模型.结合星间通信特点,以两颗中轨卫星为例对PMSG的运动学特性进行了仿真研究.仿真结果验证了文中建立的理论模型,得到了PMSG指...  相似文献   
75.
概述了超细粉体颗粒表面改性的重要性、团聚原因和表面改性的作用,重点阐述了不同的表面处理方法及粒子与多种改性剂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指出了超细粉体颗粒改性的目的在于通过降低粒子的表面能和改变粒子的表面极性,减少粒子间的团聚,促进超细粉体粒子的分散。  相似文献   
76.
主要探讨了一种基于ARM7处理器的馈线自动化终端的研制情况,给出了将μC/OS-II移植至AT91M55800A中的详细代码,并讨论了应用软件的整体设计思路和主要任务的详细流程。  相似文献   
77.
船舶零航速Weis-Fogh减摇鳍升力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船舶减摇鳍在零航速时进行减摇是一种全新的理论。为了研究船舶零航速减摇鳍的升力特性,以Weis-Fogh理论为基础,建立了零航速减摇鳍升力模型,并针对哈尔滨工程大学研制的NJ5型减摇鳍对二维升力模型,在Matlab环境下进行了各种运动规律的仿真实验,结果证明,Weis-Fogh机构减摇鳍在零速流场中能够瞬间产生很大的升力,为以后进一步进行水动力试验以及控制规律的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78.
吸波材料的吸波原理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吸波材料的重要性,阐述了不同情况下吸波材料的吸波原理、种类及其相应特点,综述了铁氧体吸波材料、金属微粉吸波材料、纳米吸波材料及光学透明吸波材料近几年来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及应用,并对开发高性能吸波材料提出了研发思路。  相似文献   
79.
实时操作系统是复杂实时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必须是可预测的。本文首先简要阐述了 D E C U N I X 4.0 操作系统的实时特性;然后开发了一种简单有效的实时操作系统性能评测方法,并给出了我们在 D E C Alpha 系列机上对 D E C U N I X 4.0 B进行评测的过程和结果。  相似文献   
80.
采用离子注入和电子束等物理方法,对PTFE、KPVC、PMMA等聚合物材料进行了抗静电改性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合理选择改性工艺,可以得到优良的抗静电材料。本文对离子注入和电子束的抗静电改性机理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选择最佳改性工艺条件的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