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5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针对悬浮式深弹反鱼雷武器系统的组成及使用特点,提出了对该系统作战效能进行试验评估的基本思路,并依据WSEIAC方法基本原理,构建了定量评估该系统作战效能的基本模型,又通过分析模型中各参数的物理含义及其与系统战术技术指标和使用性能指标间的关系,得出了利用试验鉴定中获取的数据评估系统作战效能的工程化模型。以此为对该武器系统的作战效能进行试验评估探索一种便捷方法。  相似文献   
212.
针对作战体系的特点建立作战体系网络模型,提出指控链的概念。在此基础上,通过指控介数、指控效率对作战体系网络效能进行度量。通过设计实验对指标进行验证分析,对实际作战体系的构建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13.
二面角是众多雷达目标中的典型散射结构,是典型的二次散射体,其特征的识别对于复杂目标的识别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中首先在频域内应用PO光学计算方法得到二面角的散射信号,通过IFT变换得到时域散射信号。采用幅度调制信号与目标的时域散射信号进行卷积,即得到目标的距离像  相似文献   
214.
攻击型航空综合体作战效能分析的模型构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给出了航空综合体及其作战效能的基本概念,并根据攻击型航空综合体作战特点及作战过程,阐述了对其作战效能进行分析时所需要建立的数学模型及各自应具有的主要功能  相似文献   
215.
本文建立了用最小二乘法评定复杂曲面面轮廓度误差的通用数学模型。运用该模型可对任意曲面面轮廓度进行评定,从而将平面度、圆柱度、球度以及任何面轮廓度误差的评定归结在统一的模式中。由于所建立的模型直观、明了,很容易在计算机上实现,因而可在生产实际中普遍推广应用。并对轮廓度误差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将其分离成形状误差、参数误差和位姿误差,给出了分离公式和误差补偿原则。  相似文献   
216.
付耀文  黎湘 《国防科技》1998,19(1):23-25
本文分析了利用一维距离像进行目标识别的问题。通过对目标相邻的一维距离像进行幅度平方平均处理,得到比较稳定的平均距离像。然后将目标的平均距离像看作二值图像,提取它的矩特征用于分类识别。对三类飞机目标进行分类识别的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17.
对地攻击机靶场作战效能的基本问题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讨论了对地攻击靶场作战效能分析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主要问题及靶场作战效能指标的计算原理,简要介绍了一个实用的对地攻击机靶场作战效能分析软件的主要功能.  相似文献   
218.
曹庭 《国防科技》2017,38(4):063-067
2016年年初以来,朝鲜先后进行了第四次、第五次核试验,在此背景下,韩国国防部宣布,韩美同意在韩国部署末段高空区域防御系统——"萨德"导弹防御系统,朝鲜半岛地区风云再起。美韩此举使原本不安的东北亚局势更加紧张,诱发并恶化着东北亚地区大国家间潜存的"安全困境"。韩国决定部署"萨德"不仅严重僵化了中韩的国际关系,使得原本对峙局面下的朝韩两国局势更加紧张,更破坏了东北亚军事战略均衡,地区"新冷战"格局逐步形成。  相似文献   
219.
以信息系统五层评估框架为基础,提出了一种以作战效能为"果"、以系统效能为"因"的作战计划评估思想,给出了一种主从分析链系统效能指标构建方法,设计了一套多视图的作战计划辅助分析工具。应用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发现作战计划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作战计划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20.
开展空降作战领域新思想、新概念、新方案、新技术的实验研究,在实验室设计"未来战争",是开拓认识、驾驭、赢得信息化条件下空降作战广阔空间的有效途径。探讨了空降作战实验的内涵,提出了空降作战实验设计的总体技术结构框架。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了空降作战实验的模型体系结构,并对空降作战实验应用系统的体系结构设计进行了深入分析,旨在为空降作战实验的顶层设计研究及具体实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