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5篇
  免费   128篇
  国内免费   2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Today, many products are designed and manufactured to function for a long period of time before they fail. Determining product reliability is a great challenge to manufacturers of highly reliable products with only a relatively short period of time available for internal life testing. In particular, it may be difficult to determine optimal burn‐in parameters and characterize the residual life distribution. A promising alternative is to use data on a quality characteristic (QC) whose degradation over time can be related to product failure. Typically, product failure corresponds to the first passage time of the degradation path beyond a critical value. If degradation paths can be modeled properly, one can predict failure time and determine the life distribution without actually observing failures. In this paper, we first use a Wiener process to describe the continuous degradation path of the quality characteristic of the product. A Wiener process allows nonconstant variance and nonzero correlation among data collected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We propose a decision rule for classifying a unit as normal or weak, and give an economic model for determining the optimal termination time and other parameters of a burn‐in test. Next, we propose a method for assessing the product's lifetime distribution of the passed units. The proposed methodologies are all based only on the product's initial observed degradation data. Finally, an example of an electronic product, namely contact image scanner (CIS), is used to illustrate the proposed procedure. © 2002 Wiley Periodicals, Inc. Naval Research Logistics, 2003  相似文献   
12.
导弹集成测试策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美国军方在武器系统研发、生产和维护过程中推行的设计—制造—维护纵向集成测试策略为参考,针对我国导弹武器系统的测试和诊断技术的应用和发展现状,论述了适合我国导弹测试系统开发的集成测试策略。  相似文献   
13.
针对具有自主接近能力的航天器开展了反交会规避机动方法研究。首先,建立了仅测角相对导航模型,对完全不可观测机动进行定义,基于空间几何关系推导并证明了完全不可观测机动是不存在的。随后,以施加规避机动后追踪器对逃逸器的测量值与未机动时的差异为优化目标,利用矢量乘积原理设计目标函数,建立优化模型并对变量约束进行分析,随后采用遗传算法对最优规避机动方向进行优化。给出的仿真算例结果表明,提出的规避机动方向计算方法能够使目标函数值达到最小,从而提升追踪器对逃逸器的状态估计难度,降低其估计精度。本文方法为规避机动问题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可为以主动接近航天器这类新对象进行的规避研究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4.
针对大型网络其地域分布广,监测对象较多,监测周期过长,实时性较差且管理流量负载较大等问题,提出一种分布式网络设备智能轮询策略。在域内,针对轮询周期调整问题,通过构造体现管理者意志的评判矩阵和求解反映数据特征的DFT(离散傅立叶变换)确定轮询优先级和轮询周期取值范围,提出了基于变化率的轮询周期调整算法;在域间,通过触发和查询实现对特殊事件的采集。最后进行了仿真,表明该策略能够在减轻网络负载的同时,准确刻画网络的状态。  相似文献   
15.
备件库存系统配置优化是提高武器装备的战备完好性和降低寿命周期费用的重要途径,但在装备组成结构中,由于部件之间存在一定的隶属关系,并不是所有的项目都能够进行串件。针对现有两级库存系统备件配置优化研究的不完善之处,根据装备结构层次特点,通过分析鱼雷装备LRU和SRU备件两级库存系统,提出了备件初始配置方案下的备件库存缺货数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备件隶属关系的两级库存系统配置优化模型。该模型以鱼雷装备使用度和库存费用为优化目标,通过优化备件库存配置结构,生成较好的备件库存配置方案,从而节约备件配置费用,避免造成资源浪费。  相似文献   
16.
蔡珏 《国防科技》2016,37(5):31-35
随着美国揭开第三次"抵消战略"重点发展对象的面纱,研发"颠覆性技术"已成为主要军事大国获得技术优势的手段。当前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革命、军事革命交织并行,给颠覆性技术提供了难得的良好机遇。但当我们看见颠覆性技术引领时代新型武器装备潮流发展的同时,也应理性看待其背后潜藏的风险。通过概述总结颠覆性技术研究现状,分析其推动的科技内生性变革,从本质上对其进行理性认知。研究表明,发展颠覆性技术必须积极作为,谨慎对待。  相似文献   
17.
为实现对探测器轨道形状与高度的精准调整,提出一种径向力平衡飞行的航天器连续推力控制新方法。建立连续推力平衡飞行的动力学极坐标模型,并推导出特殊条件下的解析轨道解,进一步分析边值条件,给出连续推力的控制律。利用这一平衡飞行控制理论,构建轨道捕获的最优控制策略。考虑推力器的推力水平,通过一次或多次的控制过程,实现对轨道形状、轨道高度及轨道相位的综合调整。数值仿真表明:利用平衡飞行的轨道控制方法,配置微小推力器的空间引力波探测器可以实现高精度的轨道捕获;该方法具有控制过程可解析、计算量小、简便、实用等特点。  相似文献   
18.
区块链技术是一种融数据库技术、计算机科学、网络技术、数学及密码学等为一体的现代信息技术,是未来信息化发展的核心技术之一,具有去中心化、公开透明、不易篡改及开源共治等特点。军队审计要坚定不移地贯彻科技强审战略,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将大数据、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审计业务深度融合,大力推行在线审计、联网审计,促进审计力向保障力和战斗力聚焦。本文在系统阐述区块链技术给军队审计在控制审计风险、提高工作效率、实现审计全覆盖等方面带来机遇的同时,分析了可能面临的应用意识不足、应用经验不足、应用安全存在隐患、应用法规缺乏等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区块链技术应用的推进策略,以期更好地推动军队审计信息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9.
针对当前空战机动决策精确度低、实时性差的缺点,对天牛须搜索-战术免疫机动系统(Beetle Antennae Search-Tactical Immune Maneuver System, BAS-TIMS)算法进行改进,并应用于空战机动决策中。增加左爬升、右爬升、左俯冲、右俯冲4种机动,对传统的机动策略库进行扩充,设计了11种基本机动策略并给出了相应的控制方法。基于距离、高度、速度、角度和战机性能优势函数,利用非参量法构造战机机动决策综合优势函数。针对天牛须搜索算法在全局搜索和收敛速度上存在的缺陷,引入蒙特卡洛概率迭代的方法对算法进行改进,并和战术免疫机动系统进行融合,将改进的BAS-TIMS算法用于空战机动决策。设计算例进行仿真分析,并将结果和博弈论法、改进共生生物免疫进化算法、传统BAS算法和传统TIMS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所提算法的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改进BAS-TIMS算法在空战机动决策的收敛精度、收敛速度和全局搜索能力上更加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20.
The article concerns the strategy development processes of the South African Department of Defence in South Africa. It intends to identify the probable causes of the observed failure of the South African National Defence Force to develop appropriate departmental policy and military strategy. Military strategy comprises force development, force employment, force deployment and the coordination of these elements in pursuit of national, grand-strategic objectives. (See Dennis M. Drew and Donald M. Snow, Making Twenty-first Century Strategy: An Introduction to Modern National Security Processes and Problems Montgomery, AL: Air University Press, Maxwell Air Force Base, November 2006, 103). Of these four constructs, the article concerns itself only with the first two. The article analyses two complementary approaches to strategy formation: a resource-driven, inside-out model and an interests-driven, outside-in method. The article concludes that the Department is preoccupied with the inside-out method to the lasting detriment of the declared strategic intent of the defence polic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