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98篇
  免费   512篇
  国内免费   28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122篇
  2016年   149篇
  2015年   88篇
  2014年   248篇
  2013年   300篇
  2012年   205篇
  2011年   243篇
  2010年   194篇
  2009年   250篇
  2008年   183篇
  2007年   228篇
  2006年   207篇
  2005年   191篇
  2004年   175篇
  2003年   128篇
  2002年   93篇
  2001年   85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2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51.
ABSTRACT

This article highlights the difficulty of creating a code of ethics in anthropology, particularly one that appropriately addresses the nuanced nature of the military and the anthropologists who conduct research and disseminate information in the context of war. The article consult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books on this topic, George R. Lucas' Anthropologists in Arms (2009), along with several other relevant texts, and examines the ethical complexities and dilemmas American and European anthropologists faced during their involvement in both World Wars, as well as those faced during Vietnam and the more recent wars in Iraq and Afghanistan. The article also examines the military's recruitment of cultural experts, the methods used to culturally engage combatants, and the criticisms against social scientists who choose to work as so-called military anthropologists. The anthropologists in this article risked academic exile conducting what some consider an adulteration of academic principles. The article contributes to the discourse regarding unconventional warfare and the methods used by the armed forces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cultural nuances of people, and to highlight the nee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 better anthropological code of ethics that accounts for the challenges of war.  相似文献   
52.
为了解决带有辅助摆臂的智能搜救机器人自动规划构型以实现自主越障的难题,提出一种能够适应复杂地面形状的搜救机器人越障构型规划新方法,其核心是一种高适应性、高效率的机器人姿态预测算法。通过将地形表示为离散的点集,建立了搜救机器人的单侧姿态预测数学模型;进一步提出了快速求解该问题的算法,每秒可预测1 000~1 500个姿态。基于此,设计了机器人越障过程中状态、动作的评价指标,运用动态规划算法与滚动优化思想构建了具有优化能力的、能够实时运行的构型规划器。仿真与实物实验的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使机器人自主调整构型穿越复杂地形,且相较强化学习算法和人工操作具有更平稳的越障效果。  相似文献   
53.
针对智能反射面(intelligent reflecting surface, IRS)辅助的无线网络传输设计的目标是通过联合设计基站处的发送波束形成向量和IRS的反射系数,在满足基站发射功率和IRS单位模约束的条件下,使多个地面用户的加权和速率最大化。为了求解非凸的目标函数,提出一种交替优化方法,其中采用黎曼流形梯度(Riemannian manifold gradient, RMG)方法来优化反射系数,使用二分搜索法优化发送波束形成向量。此外,为了降低RMG方法的复杂度,设计了一种智能元素块坐标下降方法。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并且表明通过优化设计反射系数,IRS可显著提高无线网络的频谱效率。  相似文献   
54.
天基光学相机实际在轨对地观测成像的畸变需通过几何校正抑制。目前主流面阵相机对地观测获得的小尺寸、高帧频序贯图像很难满足传统几何校正方法逐帧解算对单帧图像控制点数量与空域分布的要求且计算量巨大。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使用等效偏移角稀疏测量的面阵相机序贯观测图像几何校正方法,将逐帧校正参数解算问题转化为时域稀疏测量条件下等效偏移角信号恢复问题,利用等效偏移角信号时频信息可有效降低对单帧图像控制点数量和空域分布要求。通过高分四号卫星面阵相机在轨实测图像数据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且其能大大降低序贯图像几何校正处理的计算量。  相似文献   
55.
为了研究运动参数和弹头外形对弹体斜入水过程的影响规律,采用气液两相流体积分数和水汽空化模型,通过嵌套网格实现刚体三自由度运动学和动力学耦合,模拟了弹体以80~100 m/s速度倾斜入水开空泡阶段的运动过程。经文献实验验证,入水弹体速度与位移的误差为0~6%和-8%~0,转动角度误差为-6%~0。通过对入水速度和入水角度的多工况模拟研究,发现入水速度增大,弹体轴向冲击载荷增大,最大载荷与速度的平方呈线性关系,弹体速度非线性衰减率大;入水角增大,弹体转动角速率减小,运动稳定性强,速度衰减率不受入水角影响。与圆锥头部弹体相比,采用头部阶梯状修型后的弹体的平均速度衰减率、转动角速率和最大轴向冲击载荷分别降低到66.7%、40%和77.2%,显著提高了运动稳定性。  相似文献   
56.
用Hyperchem 7.0软件的半经验分子轨道法(Semi-empirical-AM1)和分子力学(Molecular Dynamics)法计算了二羟基苯氧基硅烷不同合成过程反应的焓变,对反应途径进行优选,计算了产物的IR谱图,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以对苯二酚与二乙氧基硅烷进行反应制备二羟基苯氧基硅烷在热力学上是有利的,可得到目标产物;Hyperchem 7.0软件用于新型有机硅化合物合成途径优化及产物表征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7.
GEO导航星广播星历拟合改进算法设计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设计了倾角较小的GEO导航星的广播星历拟合算法。该方法的核心思想是在常规拟合算法的基础上对位置观测量进行合理的坐标系参考平面旋转,特别是提出针对拟合迭代初值进行相应的坐标变换,从而既可以解决轨道参数拟合的相关性问题,使轨道参数拟合快速收敛,同时又兼顾了用户接收机的计算简便化。通过仿真验证,该方法简洁有效,拟合中误差RMS在厘米量级,能够保证拟合精度。  相似文献   
58.
机动目标跟踪误差CRLB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克拉美-罗下限(CRLB)作为参数估计所能达到的最低误差限,常被用来衡量算法估计性能的优劣程度。以转弯机动为例,研究了有源(主动)和无源(被动)两种观测条件下目标跟踪CRLB计算的一般方法,并通过矩阵理论分析了目标机动可能引起的CRLB突变的原因,为机动目标跟踪的算法性能评估提供了有效手段。最后给出了仿真算例。  相似文献   
59.
基于动力学模型的有源假目标鉴别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导弹防御中可能出现的有源假目标欺骗干扰,从雷达数据处理的层次上进行了真假目标鉴别研究。利用自由段有源假目标与实体目标在动力学模型上的本质差异,提出了动力学模型匹配系数的概念,推导出理想条件下的动力学模型匹配系数的解析表达式。在弹道目标跟踪的基础上设计了有源假目标鉴别算法。结合中程弹道,进行了真假目标鉴别的计算机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能有效鉴别有源假目标。  相似文献   
60.
战场态势是随时间不断变化的,描述战场实体状态的目标信息有其寿命周期,须及时生成并提供给使用者.提出信息价值和信息时效性的概念来衡量指挥自动化系统提供的目标信息是否满足作战行动对时间的要求.信息价值因为延时而衰减,从而降低使用信息所能达到的效果.通过分析信息延时对决策质量、毁伤概率的影响,分别讨论了信息用于决策和作战的时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