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3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2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71.
This study is an exploration of the use of technology-mediated interventions by the Zimbabwe Peace Project (ZPP) in checkmating the country’s insidious culture of political violence and impunity. It disentangles the ZPP’s strategies and the composite reactions they triggered from state functionaries and the aligned security apparatus. The ZPP exploited and deployed an Internet-circulated monthly newsletter, bulk short message service (SMS) alerts, smartphones, radio and Facebook to shine a spotlight on injustice. It is argued that the ZPP’s whistle-blowing strategies used against human rights violators were not necessarily intended to secure immediate perpetrator conviction; rather, they were a partial but exigent attempt at using perpetrator exposure to reveal extralegal activities and checkmate the country’s culture of impunity. The ZPP’s cybernetic naming and shaming strategies embarrassed some offenders, as evidenced by the intelligence operatives and the police’s constant harassment and arrests of ZPP-affiliated activists. The state-controlled media compounded this pressure by casting aspersions on the ZPP’s bona fides, labelling it a foreign-funded organisation that was attempting to destabilise the country. Finally, this study is informed by a broad evidentiary base that includes ZPP reports on its e-archive, oral interviews, policy documents and newspaper accounts.  相似文献   
272.
从现代反潜战的需求出发,通过对比不同反潜火控设备的软硬件平台,论证了新型反潜火控设备能更好地适应现代反潜战。重点对新型火控设备所采用的软件中间件构件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对未来反潜火控设备的软硬件平台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73.
高功率微波武器发展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国外高功率微波武器技术发展已达到实用水平。分析了高功率微波武器的原理及特点,详细介绍了其组成及关键技术,根据高功率微波武器的功用及作战性能,提出了对未来陆基、海基、空基和天基微波武器的应用发展趋势和构想。  相似文献   
274.
建立了降落伞回收系统的六自由度动力学及运动模型,针对大型降落伞可观测数据少的特点,设计遗传算法辨识其气动力参数,利用仿真验证了辨识方法的可行性和辨识模型的正确性。结合空投试验录像分析数据,辨识了某型号飞船所采用大型环帆伞的气动力参数,并利用辨识结果对其稳定性进行分析,其结论可作为回收系统设计的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75.
高校科研团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科技创新能力是体现高校综合办学实力的核心指标。以科研团队为视角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了高校团队科技创新能力的要素构成、结构特征,在此基础上从人员队伍、条件基础、文化环境、科技投入、科技产出5个方面出发定义了一个可扩展的团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模型;提出了基于多属性决策的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方法,为科研团队绩效管理提供了方法支撑。  相似文献   
276.
为了提高车载定位定向技术的精度,在数据融合理论的基础上,以一种新的角度实现各种技术的组合。针对速率捷联、里程计、高程计等各技术的特点,以速率捷联技术为主,里程计与高程计为辅助,提出各种组合模式。速率捷联发散的高度通道与高程计组合,形成二阶阻尼测高系统,使测高误差降至1 m以下。用加速度计定期校正里程计标度因子,阻尼了速率捷联和里程计不断增大的定位误差,使最大定位误差降到21″。通过对多种车况的仿真可知,这种组合模式使3种技术取长补短,达到了较高的车载定位定向精度。  相似文献   
277.
西部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难题、进一步促进其发展,这是我们提高西部贫困地区农村教育质量和人口素质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78.
5级同步感应线圈发射试验装置及控制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同步感应线圈发射原理设计制作了5级电磁线圈发射试验装置,该装置采用光电传感器实时检测弹丸的位置,并将该位置信号反馈给控制系统触发双向可控硅闭合,使脉冲电容器对该级线圈放电。通过试验,给出了单级线圈的弹丸速度和触发位置的关系以及电压和级数对弹丸发射速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79.
影响三相磨料射流技术弹药除锈效果的工艺参数较多,如流体参数、磨料参数、喷嘴参数和作业参数等。通过对典型样品进行的多组试验和对试验结果的分析,初步得出了较好的除锈工艺参数,为进一步的实际应用提供了重要数据。  相似文献   
280.
等离子体销毁日本化学武器是目前正在探索的新课题,销毁过程排放尾气采集方法是该课题中需研究的内容之一。在认真分析、综合比较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应等离子体销毁日本遗弃化学武器的排放尾气采集方法的看法及其须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