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9篇
  免费   184篇
  国内免费   1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61.
摩擦电喷镀摩擦机理及复合镀层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摩擦电喷镀是一项新发明的金属表面高速电沉积技术,具有高速、优质、低耗等特点.本文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X射线应力测试仪等物理测试手段,首次研究了摩擦对镍镀层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的作用机理.此外,通过对摩擦电喷镀Ni基Al_2O_3复合镀层测试,分析了工艺因素及其对镀层质量的影响,并给出了有参考价值的优化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362.
圆点曲线的计算机图形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运动杆的4个或5个相邻位置准确设计四杆机构的关键是求解圆点曲线。根据射影几何的原理,利用几何分析的方法建立了圆点曲线的参数表达式,分析了圆点曲线的变化规律,提出了一种圆点曲线的计算机图形处理方法。该方法较之几何法精度高,较之解析法求解方便、直观性强。给出了该方法在四杆机构设计中的应用示例。  相似文献   
363.
建立包含框架热致耦合变形的导引头伺服机构摩擦力矩分析模型,重点研究环境温度变化对角接触轴承几何参数及摩擦力矩的影响。以反射镜式导引头为例进行摩擦力矩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降低,润滑脂黏度的上升是导致伺服机构在低温时摩擦力矩剧烈上升的主要原因,框架耦合变形占比较小。搭建基于电测法的摩擦力矩测试系统,用快速温变实验箱模拟环境温度,测量伺服机构摩擦力矩并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实验证明摩擦力矩实验结果与理论模型计算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364.
We investigate the joint signature of m coherent systems, under the assumption that the components have independent and identically distributed lifetimes. The joint signature, for a particular ordering of failure times, is an m ‐dimensional matrix depending solely on the composition of the systems and independent of the underlying distribution function of the component lifetimes. The elements of the m ‐dimensional matrix are formulated based on the joint signatures of numerous series of parallel systems. The number of the joint signatures involved is an exponential function of the number of the minimal cut sets of each original system and may, therefore, be significantly large. We prove that although this number is typically large, a great number of the joint signatures are repeated, or removed by negative signs. We determine the maximum number of different joint signatures based on the number of systems and components. It is independent of the number of the minimal cut sets of each system and is polynomial in the number of components. Moreover, we consider all permutations of failure times and demonstrate that the results for one permutation can be of use for the others. Our theorems are applied to various examples. The main conclusion is that the joint signature can be computed much faster than expected.  相似文献   
365.
为了在导引头伺服机构装配过程中减小干扰力矩,基于电测法搭建伺服机构驱动力矩测量系统,采用Labview和Dliphi开发了测量系统上下位软件;在精密装调过程中,通过实时监测驱动力矩,调整装调参数,达到减小干扰力矩的作用。对质量不平衡力矩及活动线缆力矩在驱动力矩中的特性进行了实验验证,确定伺服机构配平和布线方法;对轴承预紧力与伺服机构摩擦力矩关系进行了实验验证,解决自动跑合工艺问题,对减小摩擦力矩波动幅值具有重要意义;测量伺服机构转轴回转误,明确最佳轴承预紧力的工艺方法。基于搭建的驱动力矩测量系统对传统的伺服机构装配工艺进行优化,将依赖技师经验装配的定性方法优化为依赖力矩测量的定性方法。  相似文献   
366.
为了研究运动副间隙对空间4R机构动态特性的影响,间隙处的接触碰撞模型和摩擦的建立分别采用非线性弹簧阻尼模型和修正的库伦摩擦模型。在Solidworks中建立空间4R机构模型,导入ADAMS中进行动力学仿真分析。对比含间隙和不含间隙时系统动力学仿真结果的异同,分析间隙大小和最佳间隙量对空间4R机构动态特性的影响,为机构的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有利于工程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367.
以一种新提出的新型强制式牵制释放系统为例,建立了分析运载火箭缓释放过程中缓释特性的有限元—刚体混合模型。采用刚体模型计算运载火箭的运动,利用有限元方法计算缓释销的弹塑性大变形接触过程,缓释机构和运载火箭的界面满足力和位移的协调条件。该混合模型采用增量方法进行求解,其可用来分析缓释机构的不同材料、几何形状、尺寸以及摩擦条件对运载火箭的完全释放时间、释放时刻速度以及缓释机构消耗功等参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368.
并行分布式检测网最优设计是复杂难解的,相同门限假定使I.I.D.网的设计极度简化,并在实际工程中广泛使用。本文研究了相同门限假定的合理性条件,为合理采用习惯性处理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69.
分析了外槽轮机构主要零部件的设计精度对槽轮分度精度的影响 ,结果表明主动件长度和滚子与轮槽之间的间隙对分度精度影响最大。用概率与数理统计的方法导出了精度设计公式并给出一个计算实例  相似文献   
370.
A generalized parallel replacement problem is considered with both fixed and variable replacement costs, capital budgeting, and demand constraints. The demand constraints specify that a number of assets, which may vary over time, are required each period over a finite horizon. A deterministic, integer programming formulation is presented as replacement decisions must be integer. However, the linear programming relaxation is shown to have integer extreme points if the economies of scale binary variables are fixed. This allows for the efficient computation of large parallel replacement problems as only a limited number of 0–1 variables are required. Examples are presented to provide insight into replacement rules, such as the “no‐splitting‐rule” from previous research, under various demand scenarios. © 2000 John Wiley & Sons, Inc. Naval Research Logistics 47: 40–56, 20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