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9篇
  免费   184篇
  国内免费   1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411.
《防务技术》2020,16(2):374-380
Micro-TATB particles with different sizes and 3D nanoporous TATB architectures with different specific surface areas were prepared through recrystallization to study short pulse duration shock initiation properties by electric gun technology. For micro-TATB, the initiation threshold significantly decreases with TATB average size ranging from 79.7 μm to 0.5 μm. For 3D nanoporous TATB architecture, the initiation threshold decreases and then increases with specific surface areas increased from 9.6 m2/g to 36.2 m2/g. The lowest initiation thresholds are obtained for the micro-TATB with average sizes of 1.3 μm and 0.5 μm, and 3D nanoporous TATB architecture with specific surface area of 22.4 m2/g. The shock initiation thresholds of micro-TATB and 3D nanoporous TATB architectures show significantly decreases with the porosity increased. The decomposition reaction and thermal conductivity properties were further investigated to understand the initial response mechanism. High porosity provides more collapse sites to generate high temperature for formation of hot spots. The low thermal conductivity and decomposition temperature could enhance the formation and ignition of the hot spots, and initial decomposition reaction of TATB. The effect of the decomposition temperature i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on the shock initiation properties. The enhanced decomposition reaction could promote energy release and transfer process from the ignition to the combustion. This work offers a new insight to understand the effects of microstructure on the shock initiation properties and the initial response mechanism of TATB.  相似文献   
412.
本文针对水际岸滩沉船顽固障碍难以破除的现实课题,通过列举沉船顽固障碍的危害性,分析了其碍障作用机理,探索和总结了一套平战时敌沉船顽固障碍定位标识的数据库,并对几种常用的破除方法进行了可行性分析。为增强对沉船顽固障碍碍航的直接认识,本文从实战角度分析近年来因碰触沉船而发生的现实事故,提出了优先回避原则,据此可避开沉船等障碍物规划编队航行路线。此外,紧急作战情况时若发现沉船顽固障碍,出于航道有限或战法需要,必须对沉船顽固障碍物进行破坏清除。目前沉船顽固障碍清除的方法主要有快速打捞或者移位法、水下爆破辅以水下切割的解体法、依托陆军现有爆破装备破除法以及联合引导空海火力清除法四种方法。 [关键词] 沉船顽固障碍;作用机理;探测定位;破坏清除  相似文献   
413.
警卫基础建设是警卫工作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圆满完成各项警卫工作任务的基础保障。以“三基”工程建设为契机,发挥县级公安机关实战主体作用,完善各项工作机制,积极探索基础工作新模式是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和思路,是警卫基础建设的必由之路和研究充实的方向。  相似文献   
414.
当前,公安现役部队专业技术干部人才队伍竞争激励机制建设还存在评审机制需要完善、奖惩机制不健全、制度建设针对性不强等突出问题,所以,必须创新管理理念,建立和完善专业技术干部人才队伍建设机制。重点是完善专业技术干部人才队伍选拔使用机制,建立具有公安现役部队特色的专业技术干部评价机制,构建公安现役部队专业技术干部成长的长效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415.
边疆民族地区特殊的自然、史地、经济社会、宗教及文化环境,决定了边疆民族地区危机情势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安全形势严峻,应急机制责任重大,意义特殊;客观条件限制,创构应急机制难度大,任务艰巨;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对应急机制资源整合能力要求高;宗教文化及民族风俗因素影响广泛,对应急机制创新性要求高等。  相似文献   
416.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主题。要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武警院校后勤教学全过程,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思路;按照教学要求,完善教学设施,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大胆进行教学内容改革,完善教学体系;加强教员队伍建设,奠定优质课教学基础。  相似文献   
417.
在对某迫击炮自动机的结构组成和机构动作分析的基础上,应用ADAMS软件建立了该武器自动机的虚拟样机模型,并结合实验数据和理论数据对自动机连发射击仿真结果的对比,验证了虚拟样机的正确性。以虚拟样机为工具,对自动机常见故障的影响因素进行了仿真分析和计算,为该武器的故障预测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418.
采用等温差示扫描量热(DSC)法,研究了CTD-128环氧树脂与GA-327(DDM改性芳胺)的固化度-时间变化关系;采用AR2000EX型旋转流变仪,测试了上述体系的等温黏度-时间关系.比较等温条件下的固化度-时间关系和黏度-时间关系,建立了等温条件下的黏度-固化度的等时对应关系,结果表明在纯化学增黏机制影响下,树脂体系的黏度随固化度增加先缓慢增加,当固化度增大到一定程度后黏度快速增加.将等温条件下的黏度-固化度关系进行变换,得到恒定固化度下的黏度-温度关系,揭示了在物理减黏机制影响下,树脂体系黏度随温度的增加而降低,并且黏度降低幅度随固化度的增加而增大.两种黏度影响机制分离的实现,为反应性树脂体系实时黏度的准确预测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19.
针对某型电视制导弹的图像特点,在Linux平台上设计了一种并行算法用于完成目标跟踪.算法思想:将制导弹的目标跟踪任务划分为图像采集、纠旋、显示和目标跟踪,程序中创建两个线程用于完成该任务;其中线程1完成图像采集、纠旋和显示;线程2完成目标跟踪.实验表明该算法实现了Linux环境下图像的实时采集、纠旋、显示和目标跟踪,与Windows下的目标跟踪算法相比,该算法有效的节省了资源.  相似文献   
420.
并联系统可靠性分配的模糊层次分析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考虑影响系统可靠性分配的定性因素和定量因素、影响因素的模糊性以及系统的结构组成.利用层次分析法可集定性与定量分析于一体,从而确定出各影响因素对可靠性分配的权重向量;模糊数学理论进而确定出分系统之间可靠性水平的相对比重;进行模糊变换最终进行并联系统的可靠性分配.结合实例分析,对并联系统运用模糊理论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可靠性分配科学、合理,便于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