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7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根据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原则与要求,本文提出了信息技术与《电视摄像》课程整合的具体方法,从教学对象、学习目标、学习环境等方面进行了教学设计,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优化《电视摄像》课程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2.
用形式化规范语言Z定义了多A gen t协作模型的基本元素,包括:A gen t、目标、角色、交互协议和过程,给出了应满足的一致性约束,并通过城市区域的连锁超市物流调度系统说明了该形式化规范为多A gen t协作提供了一致性和连贯性。  相似文献   
63.
在赛前武术训练过程中 ,根据大学生运动员的特点和体育心理学原理 ,科学地运用心理训练方法 ,结合技术训练改善训练质量、提高武术表现能力是非常有效的。本文对此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64.
YFRIO 实时I/O语言与YFSIM 仿真语言的同步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介绍YFRIO语言和YFSIM语言的同步关系,阐述了两者同步的硬件、软件机制,以及如何进行程序设计。  相似文献   
65.
针对文图自动转换问题,借鉴事件模型的思想,结合自然语言理解和本体技术,提出了基于混合策略的文图自动转换方法。通过构建领域本体等知识库,在其支持下对文书进行预处理,以及词法、语法、语义和语用分析,最终实现了文图的自动转换。为验证方法的可行性,设计并实现了文图自动转换原型系统,测试表明,能有效提高文图自动转换的效率和准确性,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6.
研究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10年及2017年的微观数据,运用中介模型对七个多民族地区劳动者国家通用语言能力在受教育程度对其收入影响中的中介效应进行分析。得出在受教育程度对个体收入的正向影响中,国家通用语言能力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对劳动者收入有明显促进作用,且随着多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以及推普工作的开展,国家通用语言能力对个体收入的正向影响力有所减弱,受教育程度对个体收入的正向影响力有所增强。因此应注重通过提升劳动者国家通用语言能力促进多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持续重视国家通用语言能力在多民族地区劳动者就业能力中的基础性作用以及为其带来的经济收益。  相似文献   
67.
软件信息库是集成化软件工程环境的核心。本文给出了一种图形化的软件过程与产品(softwareprocessandproduct)规范语言及其支撑环境的设计与实现。采用这种规范语言可对给定的软件开发项目进行规划,据此自动产生定做的软件信息库,从而真正反映和支持该软件工程项目的开发。  相似文献   
68.
针对具有自然语言评价信息的群决策问题,给出了一种基于语言评价信息与梯形模糊数的群体意见共识方法.该方法先通过无量纲化处理、语言评价信息转换为梯形模糊数、对梯形模糊数进行集结等步骤,形成群体对方案的综合评价值(梯形模糊数);然后对群体意见进行共识分析和评价;最后对共识结果进行方案排序.通过对实例进行分析,表明该方法能得到切合实际的决策效果.  相似文献   
69.
语言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因此,把传授文化知识融入英语教学之中,积极创设英语学习情境,提高学生对不同文化之间语言交际的理解,培养学生运用准确、流畅和得体的英语语言进行交际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70.
The aim of this article is to settle once and for all the question of the term ‘Brown Bess’, as applied to the British soldier’s musket. The specific origin and meaning of this obviously affectionate nickname has long confounded arms and armour scholars, re-enactors, and collectors alike. As a result, various possible solutions have been offered. The article outlines the historical usage of the name, including earlier written references not widely known in the field. The scope of the term is also addressed, using period sources to demonstrate what ‘Brown Bess’ meant to those who actually used the name historically. The many false etymologies of the name are assessed and found wanting or ‘debunked’ outright. Finally, drawing upon existing research from the field of linguistics, the article details the real meaning behind ‘Brown Bess’ the firearm and places ‘her’ in a wider sociohistorical contex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