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51.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and quantifies some possible sources affecting the position of impact points of small caliber spin-stabilized projectiles (such as 12.7 mm bullets). A comparative experiment utilizing the control variable method was designed to figure out the influence of tiny eccentric centroids on the projectiles. The study critically analyzes data obtained from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 measurements and precision trials. It also combines Sobol's algorithm with a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lgorithm—Adaptive Neuro-Fuzzy Inference Systems (ANFIS)—in order to conduct global sensitivity analysis and determine which parameters were most influential.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impact points of projectiles with an entry angle of 0° deflected to the left to that of projectiles with an entry angle of 90°. The difference of the mean coordinates of impact points was about 12.61 cm at a target range of 200 m. Variance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e entry angle — i.e. the initial position of mass eccentricity — had a notable influence. After global sensitivity analysi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effect of mass eccentricity was confirmed again and the most influential factors were determined to be the axial moment and transverse moment of inertia (Izz Iyy), the mass of a projectile (m), the distance between nose and center of mass along the symmetry axis for a projectile (Lm), and the eccentric distance of the centroid (Lr). The results imply that the control scheme by means of modifying mass center (moving mass or mass eccentricity) is promising for designing small-caliber spin-stabilized projectiles.  相似文献   
152.
旋转高频注入法能估计永磁同步电机零速和低速时的转子位置,但在转子磁极位置解调过程中滤波器的使用会带来较大估算误差。提出虚拟电流注入法来在线补偿转子位置误差,基于估算的转速,构造与负序响应电流同频率的虚拟电流,经过与负序电流完全相同的解调,得到的虚拟电流相位与解调前相位的差值补偿估算的转子位置。分析比较了注入旋转电压导致的实际转速波动和正序响应电流引起的估算转速波动对误差补偿效果的影响,并利用低通滤波器来改善补偿效果。仿真和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法在电机处于不同状态时对转子位置误差补偿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3.
采用方波脉冲和ESD脉冲对3种集成电路进行了注入损伤效应实验,目的是比较二者对器件损伤的异同之处。分析时,首先对实验数据作拟合分析,建立起相关的数学模型,然后将模型值和实际值进行比较。可得到结论:实验器件有高压强场致PN结击穿和热效应2种损伤模式。对同一种器件,2种注入方式下的损伤模式相同或类似。方波注入下,各损伤阈值参数可拟合为1个式子来描述它们之间的关系,ESD注入下则还不确定;对同一器件,不同注入方式下的阈值不同,目前结果表明相差2~3倍。  相似文献   
154.
硫化氢和元素硫是直接造成加氢精制生产过程中银片腐蚀不合格的物质.从生产环节入手,对汽提效果、非计划停工、原料性质、水、生产设备对3号喷气燃料银片腐蚀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对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用精制油代替粗汽油作冷回流介质,用氢气代替水蒸气作汽提介质等整改措施.  相似文献   
155.
探讨了集成电导检测流动注射微流控芯片的设计与制作,研究出了能在普通实验室制作集成电导检测流动注射微流控芯片的方法,自制了集成电导检测微流控芯片,利用氯化钾标液验证了制作电导检测流动注射微流控芯片方法的可靠性,并用该系统测定了阿斯匹林片中乙酰水杨酸含量,证明该微分析系统应用于样品分析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156.
发展了一个发动机运动件质量对燃油消耗率影响的分析公式,进行了实例计算。在发动机设计阶段和发动机实际使用中,可以应用这个公式,估计运动件质量变化所引起的比油耗的相对变化。  相似文献   
157.
分析了继电式自动驾驶仪滚动回路的工作特性,给出了该继电特性的描述函数。在此基础上,用描述函数法分析了回路的稳定性,计算出了回路自持振荡的参数,分析了影响自振参数的因素。  相似文献   
158.
这项研究的目的是发展用热力学第二定律分析柴油机在不同运行工况性能的能力.研究是针对一台12150L型柴油机进行的,以发动机气缸内部压缩、燃烧、膨胀、瞬时传热和换气过程的理论模拟模型为基础,应用热力学第二定律分析,度量各种能量品质的优劣和不可逆损失值,并且与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能量平衡进行了比较.分别改变循环喷油量、燃烧开始角、燃烧持续期及燃烧品质指数.研究了参数变化对缸内可用能和热力学第一定律效率和第二定律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9.
本文针对壳体带有大质量刚体的特点,用有限元离散方法,导出了在不同周向波数下壳元节圆位移与刚体质心位移及转角之间的关系式,并将结果与实际运动进行对比分析,论证了结论的正确性。为带有大质量刚体的壳体结构的动力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0.
无线射频干扰注入可对无线通信网络系统进行干扰,甚至实现非授权接入实施网电攻击。若捕获敌方的通信协议,掌握其采用的通信模式,如何进行干扰甚至将虚假的信息注入无线网络,是实施网电攻击的技术难点。针对指挥通信系统中的无线开放环节,基于软件无线电技术,分析了战场通信目标信号系统的技术指标,对编码方式、信号带宽、载波频率、调制方式和调制滚降系数等主要参数进行分析,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建立QPSK数字频带传输系统和射频干扰注入系统模型,并且对关键节点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在不同干扰方式下,通信系统会受到较明显的干扰,或者解调出与注入一致的干扰信息,达到了验证设计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