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以有机膨润土、HVI400矿物基础油、添加剂和极性助分散剂为原料,实验研究一种有机膨润土润滑脂,较详细地考察了极性助分散剂、添加剂及制备工艺(搅拌速度、搅拌时间、研磨次数)对膨润土润滑脂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极性助分散剂采用丙酮时制备的膨润土润滑脂性能良好;液态添加剂比固体添加剂的效果好;制备工艺对膨润土润滑脂的性能有一定影响.采用15%有机膨润土稠化剂和85%HVI400矿物基础油,以2%-4%丙酮作极性助分散剂,添加0.5%抗氧剂、0.5%防锈剂、1%油性剂和4%极压抗磨剂,制备工艺为快速搅拌30 min,研制出一种性能良好的极压膨润土润滑脂,该润滑脂具有良好的高温性、胶体安定性、机械安定性、防锈性、抗水性和极压抗磨性.  相似文献   
42.
通过有限源排队系统的理论,分析油料供给工作中在满足一定的可靠性要求下的最优设计与最优分配问题,同时结合计算机技术,提出了求数值解的方法。  相似文献   
43.
油罐在使用过程中因地基下沉、地震、管线存油、发油频繁等因素的影响,往往会出现变位,造成计量不准,需要对油罐容积表进行校正,数学建模法可较好地解决油罐变位后油罐容积表的校正问题。由建立的油罐数学模型得到无变位时的罐容表,经过实际数据检验和分析得出误差因子。分析误差因子的由来,利用误差因子修正变位后模型,根据修正后的变位模型得出变位容积表。  相似文献   
44.
用一种由膨胀珍珠岩材料做成的直径分别为2.3cm、3.0cm和3.7cm球状隔热浮子,对两种油品油罐火灾进行扑救模拟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低闪点油罐火灾的灭火效果差,而对于高闪点的油罐火灾,隔热浮子覆盖油液表面,能够减少上面高温火焰对油液面的传热,进一步减弱油液面的蒸发,灭火效果好。  相似文献   
45.
为分析某型装甲输送车发动机的磨损状态,针对油液监测中元素多、数据维数高的问题,应用投影寻踪法,对油液监测标准和监测样本进行分析,建立了投影寻踪模型,确定了投影特征值变化区域与磨损状态分类的对应关系,拟合了摩托小时和投影特征值的关系,实现了对监测样本的评价和对发动机状态的预测,为降低维修成本、实现装备预防性维修、提高战备完好率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6.
自润滑弹带挤进过程中渗出油量的对比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弹带的作用及特性出发, 通过数值计算和统计计算 2种方法计算了自润滑弹带挤进过程中的渗出油量,初步得出了渗出油量和行程之间的关系。这一问题的解决为自润滑弹带材料的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通过对 2种算法的比较可知, 数值计算误差更小一些, 而统计计算对数学条件要求不太苛刻。  相似文献   
47.
油料装备战场应急维修技术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信息化战争对油料装备战场抢修快捷、有效和适时的要求出发,建立了油料装备战场应急维修技术体系,该体系由智能自修复维修技术、战场原位应急维修技术、伴随应急维修技术、定点应急维修技术和远程可视化应急维修技术五个层次组成,其关键技术是智能自修复技术和原位应急维修技术。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实现维修敏捷化、精确化、信息化是油料装备战场应急维修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8.
分析了石油化工生产中静电的危害,根据静电产生的原因、引起火灾爆炸的条件分析静电导致火灾或爆炸事故的原因,并提出消除静电和预防静电火灾的对策。  相似文献   
49.
针对石油库重点设施设备的防雷保护特点,提出运用移动式综合避雷装置对油库不同区域进行雷电机动防护。分析了移动式综合避雷装置系统的组成和特点,并应用于实践。移动式综合避雷装置应用于某油库一些重点区域的综合防雷实践中,具有安全、可靠、实用、方便等特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0.
萃取-絮凝组合精制再生废润滑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溶剂精制再生废润滑油环保、经济、高效的特点,采用单因素实验方法,应用极性溶剂为萃取剂、乙二胺为絮凝剂,组合精制再生废润滑油。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剂为正丁醇,精制时间为15 min,精制温度为25℃,剂/油质量比为5∶1,絮凝剂添加比例为1.0%。以该精制工艺操作,再生油性能指标得到明显改善,黏温指数达130以上,闪点达200℃,酸值为0.05 mg.g-1,灰分质量分数降低到0.01%以下,金属元素含量显著下降,再生油产率为80.6%,各项性能基本上符合HVI150基础油指标,表明该精制工艺再生废润滑油可行,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