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11篇
  26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The United States has conducted armed drone strikes in Pakistan since 2004. While there has been some recent work on Pakistani public opinion about drones, there is very little research on how Pakistan’s media characterize the US drone program. This is an important gap in understanding the determinants of Pakistani popular perceptions of this program. Decades of research has shown that “news framing”, a process by which certain aspects of a complex concept are emphasized in political communications with others played down, influences individual cognition while forming political opinions. In this essay, we address this lacuna by assembling an unprecedented sample of editorials about the drone program from three English newspapers and one Urdu newspaper and analyzing the news frames within them. We next compare the trends in these news frames to public opinion data collected by Pew between the spring of 2009 and 2014. Initially, most Pakistanis were unaware of the drone program, media coverage of the program expanded as drone strikes increased in frequency. While Pakistanis became more cognizant of the US drone strikes, even by 2014 large minorities remained unaware. Pakistani public opinion strongly reflected the top media frames, particularly those that are negative. This is an important finding suggesting that newspaper editorials are a good barometer of Pakistani opinions despite the fact that only information elites rely upon newspapers for political information.  相似文献   
72.
介绍了Win95虚拟设备驱动程序、WinNT内核模式驱动程序与Win32设备驱动程序的概念与结构特性.讨论在不同Windows开发平台下设备驱动程序的兼容性.  相似文献   
73.
为有效计算基于方差的全局灵敏度指标尤其是非线性程度较高的响应函数的,将积分空间的可加性以及无迹变换结合起来,利用函数在子空间内非线性程度会降低以及无迹变换方法在概率空间内对低非线性函数性质具有强捕捉能力的特点,提出计算基于方差的全局灵敏度指标的高效方法。该方法只需产生一组无迹变换样本就可以近似求得各阶灵敏度指标,并且该近似解随空间分割个数的增加而收敛于真值。通过非线性程度较高的验证算例及工程算例验证了所提方法在处理非线性功能函数上的高效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74.
对宫颈细胞进行多分类可以自动识别出不同状态的细胞,进而为宫颈癌诊断提供科学依据。在用6种多分类算法进行实验后,选取支持向量机作为基分类器,先用一对一策略训练6个分类器进行3分类,然后再训练1个2分类器,这种二层4分类方法提高了识别准确率。考虑不同层特征模式的差异性,在保证识别性能的同时,每层分类前先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将原始154维特征变换到低维空间,去除冗余特征,加快识别速度。实验证明,所提层次主成分分析法在宫颈细胞分类中相比6种传统多分类方法有更高的识别准确率,可达90%以上;识别速度也较普通层次法提升了21.31%。  相似文献   
75.
针对欠定混合盲辨识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时频单源点检测及聚类验证的盲辨识算法。检测各个源信号的时频单源点,利用奇异值分解的方法求解不同单源点集合对应的混合矢量,利用基于k均值的聚类验证技术完成源信号数目和混合矩阵的联合估计。算法放宽了已有方法对时频单源区域的假设,不需要假设信号存在时频单源区域,可以完成仅存在离散的时频单源点条件下的欠定混合盲辨识;同时克服了传统算法需要假设源信号个数已知的不足,可以有效地估计源信号数目。仿真结果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6.
针对多约束条件下高超声速飞行器再入制导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微分变换法求解最优反馈控制的全状态标准轨迹跟踪制导律。利用滚动时域控制方法设计易于在线执行的闭环跟踪制导策略,在每个制导周期内将标准轨迹跟踪问题转化为线性时变系统状态调节器问题,并通过最优控制理论进一步转化为两点边值问题,采用微分变换法进行求解获得最优反馈控制律。数值仿真表明微分变换法的引入有效解决了传统两点边值问题求解的数值不稳定性与耗时问题,所设计的闭环制导律对状态偏差与模型不确定性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可为工程设计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77.
面向 MPP Fortran 的程序自动并行化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MPPFortran是由Cray公司推出的一种较有代表性的数据并行语言,本文首先介绍了MPPFortran的主要特点,然后,以该语言为例,对面向MPP系统程序自动并行化的主要内容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8.
针对空间站交会调相过程中的长时间偏差传播问题,提出一种基于U变换的协方差分析方法 UTCAM。在给出空间站交会轨道调相策略和轨道机动参数计算方法后,对UTCAM的原理和流程进行了介绍,通过和STK以及Monte-Carlo的对比验证表明,UTCAM与该两种分析方法的协方差相对误差均在1.2%以内,且计算耗时仅为Monte-Carlo的1/460,可快速准确地实现非线性系统的均值和协方差预报。最后基于UTCAM对长达20天的空间站交会调相的偏差传播进行了分析,并采用Monte-Carlo仿真对其分析结果进行了验证,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9.
为了提高海洋声学快速场模型在近场区域的计算精度,分析了影响经典快速场模型精度的因素,主要包括Bessel函数近似、忽略内行波项以及在水平距离最远处波数采样率过低,这些因素导致快速场模型近场误差较大、远场水平距离最远处结果不正确(计算结束后需要去除水平距离后段的声场)。提出能够提高经典快速场模型近场计算精度的改进模型,改进部分主要是采用保留内行波项的近似Bessel函数,再将近场上下两个基于声源点与对称轴的三角形区域用波数积分解(使用精确Bessel函数)覆盖。算例测试结果表明:与经典快速场模型相比,改进模型可在绝对时间增加较少的情况下,显著提高近场计算精度,综合性能更优;与波数积分法相比,改进模型在误差为同量级的情况下,积分时间大幅降低,实际应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80.
以《武警年鉴》原始资料为基础,从三个阶段简述武警部队“忠诚卫士文化”建设的历程:以武警部队重新组建为标志,忠诚卫士文化建设进入自发发展时期;以“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评选为标志,忠诚卫士文化建设进入迅速发展时期;以《武警部队先进军事文化建设纲要》颁发为标志,忠诚卫士文化建设进入有意识地打造品牌的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