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1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通过求解H面双填充介质金属方波导中位函数的亥姆霍兹方程,得到系统的电磁波的本征模函数及本征值方程,其本征模为LSE模或LSM模,并给出了色散关系的数值解。  相似文献   
2.
应用典型相关分析,主成份分析和多因变量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对陀螺仅随机速率漂移与温度的关系数推进行了分析。文中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并建立了陀螺仪随机速率漂移与温度相关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3.
本文提出了一种运用功率累积和与n 维随机向量相关度量监测刀具磨损的新方法,即通过计算刀具三向振动加速度的相关度量系数,主轴扭矩或某项振动加速度的功率累积和综合监测刀具的磨损、破损以及刀具磨损的程度。该法在简单性、可靠性等方面比以往提出的方法有较大的进步,因而使得本方法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文中对该法的理论基础进行了严格的证明,并给出了实验论证结果。  相似文献   
4.
二维随机裂纹介质模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随机过程的谱展开理论及Hudson的裂纹介质模型构造一种裂纹数密度具有空间统计分布的随机介质模型的理论。利用Hudson理论的裂纹的微观参数(裂纹数密度)与裂纹介质的宏观性质(弹性常数)相联系的特点,模拟了二维指数型椭圆型随机介质。结果表明模型将裂纹的微观参数与裂纹介质的宏观性质直接联系起来,并且裂纹数密度对随机裂纹介质的各个弹性常数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文献[4]讨论了随机环境中的M/M/1排队模型,本文提出和讨论随机环境中的M/My/1排队模型,在统计平衡条件下给出了队长和等待队长的平稳分布以及平均队长和平均等待队长,得到了等待时间和逗留时间分布以及平均等待时间和平均逗留时间。  相似文献   
6.
20世纪50年代以来,西方在非形式逻辑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近几年来,我国逻辑界对此有愈来愈多的认识与响应。2000年末出版的《逻辑学》教科书可视为一个例证。该书的价值和水平值得肯定。但其中的“语言谬误”一节大可商榷。  相似文献   
7.
针对在火灾烟气和其他气态物质扩散的模拟研究中经常遇到正态分布的随机数的产生问题进行研究,探讨了特殊分布随机数的产生方法。特别给出了正态分布随机数的产生算法及其代码,并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了所述产生正态随机数算法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简要描述随机服务系统基本理论和常用数学模型。针对坦克弹药保障中两种典型的决策问题,即阵地配置方案优选和指派保障车辆数量问题,运用运筹学的方法,将其视为先到先服务的随机服务系统。在一定的简化条件下,运用三种数学模型进行系统评估,根据排队模型计算得出的一些定量指标,表明集中配置优于分散配置;并提供了完成保障任务必须的车辆指派数量。结论不仅符合实际的战场需要,而且能提出较为合理的解决方案,算法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9.
目前Turbo码的构造中广泛应用的是伪随机交织器,要完成对Turbo码的识别,必不可少地需要得到伪随机交织器的参数。针对伪随机交织器的识别问题,通过引入扩频通信中PN序列盲估计的方法,利用功率谱二次处理法求出交织长度即m序列周期,再用特征分解方法对序列进行估计。仿真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够求出m序列的相关参数,完成对伪随机交织器的识别需求。  相似文献   
10.
游翰霖  陈方舟  成清 《国防科技》2017,38(4):088-093
在常规军力优势相对衰落、经费预算日益缩紧的背景下,美军为维持其军事霸权,提出了旨在实现兵力全球自由投送的第三次抵消战略(Third Offset Strategy)。通过梳理抵消战略的现实背景、历史沿革和战略目的,我们发现如果把第三次抵消战略简单视作美军的军事技术发展战略甚至军事战略,就会陷入片面而幼稚的认识误区。除了防范潜在的技术诱骗和技术突袭,更应该从大国博弈的战略视角出发,全面审视和应对第三次抵消战略对我国的挑战。美军实现国家利益的需求导向、自我变革的决心勇气和创新能力、科技兴军的先进理念和以军为主的军民融合成功经验值得借鉴。要以我为主参与制定未来战争的"游戏规则",做到"你打你的,我打我的";要深入研究美军作战体系和美国国家战略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攻其所必救",从而化解重大安全挑战,争得新的战略机遇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