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4篇
  免费   270篇
  国内免费   13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90篇
  2016年   76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169篇
  2013年   189篇
  2012年   147篇
  2011年   194篇
  2010年   166篇
  2009年   168篇
  2008年   126篇
  2007年   131篇
  2006年   121篇
  2005年   120篇
  2004年   112篇
  2003年   81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针对同时存在恶意干扰与非法窃听的通信环境,提出一种协作干扰(cooperative jamming, CJ)掩护的保密通信架构,收发信机之间采用跳频技术躲避恶意干扰,并采用协作干扰技术阻塞非法窃听。但该架构的通信带宽较大,会在收发频率振荡器中引起显著的同相和正交(in-phase and quadrature, IQ)通道失衡。鉴于此,对收发IQ通道失衡引起的信号失真进行数学建模,给出接收机处信干噪比的数学表达式,并给出干扰抑制比的闭合表达式。仿真结果表明,收发IQ通道失衡引起的信号失真的功率远大于热噪声功率。随着收发IQ通道失衡加剧,所提架构的信干噪比和干扰抑制比性能均会急剧下降,当幅度和相位失衡分别达到0.95和π/50时,信干噪比和干扰抑制比均损失了47 dB。  相似文献   
22.
精确制导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精确制导技术在整个现代军事技术的发展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是世界各国竞相发展的对象,但是迄今为止在国际上尚无统一的定义,也无统一的分类标准.首先给出了精确制导技术的基本概念,然后详细地介绍了精确制导技术的分类,并分析了它们各自的优缺点,最后对精确制导技术的发展趋势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23.
为满足舰载传感器或武器系统论证、设计、试验、评估、训练等全生命周期的应用,对新型舰载警戒探测与跟踪雷达中频信号模拟器的系统体系和组成进行了探讨,介绍了系统的功能和技术指标,重点研究了软件无线电在雷达中频信号模拟中的应用、雷达电磁环境和目标回波仿真等一些关键技术,包括目标航迹模拟、目标回波模拟、杂波信号模拟、雷达接收天线仿真、雷达天线方向图仿真等.采用软件无线电技术和软硬件相结合的方法较逼真地实现了海战场复杂电磁环境下雷达中频信号的模拟.  相似文献   
24.
为提高潜艇磁隐身能力,应对潜艇固定磁场进行实时监测,提出利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潜艇内外磁场映射方法。结合内外映射法和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原理,通过交叉验证优化模型参数,建立由内到外的潜艇磁场映射模型。以潜艇外部垂向固定磁场变化量为分析对象,仿真和实验结果均与标准值吻合良好。与径向基神经网络算法相比,该方法的泛化能力和推算精度有明显提高,且更符合工程实际,对闭环消磁技术的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5.
当前,军队装备试验鉴定正由性能试验向作战试验、在役考核全领域拓展。在装备试验鉴定体系全面重塑的历史背景下,为适应军队装备试验鉴定发展新变化,探索装备试验鉴定新理论,推进装备试验鉴定自主创新发展,亟需开展装备试验鉴定技术研究。美军相对较早开展了装备试验与鉴定工作,在作战试验与鉴定工作方面已形成了较完善的法规制度体系和规范的操作流程,有较成熟的理论与方法成果可供借鉴。与此同时,美军作战试验与鉴定工作也面临许多新问题。本文剖析了美军作战试验与鉴定的内涵和管理模式,研究了2018和2019年美军作战试验与鉴定的重点技术领域,并进行了对比分析,以期掌握近期美军作战试验与鉴定工作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26.
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已经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和热点,并逐渐成为提升国防力量、军事能力和国家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本文在总结人工智能概念的基础上,给出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定义和发展的重要意义,从掌握未来战争主动权、支撑军工装备研制生产模式转型和保障国防科技先进性三个方面梳理了国防科技领域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必要性,并从基础技术支撑和国防特色应用两个方向提出了国防科技领域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涉及的基础软硬件、标准规范、智能装备/系统、辅助作战指挥、智能研发等重点内容,在此基础上给出了相关的发展建议。以上研究可为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在国防科技领域的研究、应用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7.
科学技术是核心战斗力,科技创新思维是开启科技创新的“金钥匙”。为实现科技兴军目标,必须高度重视对科技创新思维的研究。本文首先提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指导科技创新思维的锐利思想武器,并从唯物论、辨证法及认识论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证;其次提出科技创新思维的三个本质特征,即新颖性、全维度和多样性;最后从五个方面提出科技创新思维的实践要求,即深刻认识创新对象、紧贴创新目标要求、重视创新实践探索、建构积淀创新知识、忠于坚守创新追求。  相似文献   
28.
This paper proposes a simple game-theoretic framework for analyz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overnment, industry and indigenous community, especially in the context of mounting violence surrounding displacement of indigenous communities by governments for the purposes of commercial use of their habitat. It specifically takes into account the possibility of alleged ‘nexus’ between the government and the industry and explores its implications on the level of allocation and utilities of the players. We find that the bias in allocation that occurs when the government and the industry enter a ‘nexus’ can be rectified when there is resistance from the indigenous groups. Moreover, rebellion is a dominant strategy of the indigenous community, irrespective of whether there is ‘nexus’ or not, and being in ‘nexus’ with the government is a best response for the industry. The unique SPNE occurs when there is ‘nexus’ between the industry and the government and resistance by the indigenous groups, corroborating the widespread allegations of ‘nexus’ and evidence of resistance worldwide. We also explore a few extensions of the basic model and present some narrative evidence in support of the theoretical model.  相似文献   
29.
以维修舱空间、舱室邻接、舱室全局位置三个指标为目标函数,以满足高初稳性要求、保证船舶浮态等为约束条件,建立技术可行前提下半潜维修船功能舱室布局优化模型。通过设计贪婪取走启发式算法与规划求解相结合的两阶段算法,实现对模型的求解。以载重为5×10~4 t的半潜船体为载体进行设计,得到半潜维修船功能舱室优化布局方案。随着维修设备质量系数的增加,可行的布局方案数呈上升趋势。该方法可提高半潜维修船在功能舱室布局过程中决策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30.
软件构件具有良好的功能封装性及接口规范性,在增强软件的可移植性和提高复用率等方面意义重大。在舰船综合电子仿真系统开发过程中,通过引入ACE Streams框架的技术,有效地降低了软件各层次间的耦合度,增强了数据的传输处理能力,固化了该系统的通信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