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5篇
  免费   86篇
  国内免费   15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74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85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61.
保障性评估是提高飞机保障性的有效手段。从保障性的定义出发,构建了飞机保障性评估指标体系,在利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指标权重的基础上,对三角白化权函数进行了改进,建立了基于端点梯形白化权函数灰色评估模型,很好地解决了相邻的若干类别对该类别聚类中心的影响问题,并将其应用于飞机保障性的评估,通过实例分析,验证了此评估方法的可行性,对提升飞机保障性评估的准确性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62.
针对武器装备虚拟训练中评价一次操作数据无法客观反映受评者真实水平问题,提出了基于灰色层次分析和熵理论的虚拟训练评价方法。在获取每名受评者操作数据样本的前提下,通过灰色层次分析,确定指标层次和初始权重,利用灰色评估方法确定相应指标的灰类,对灰数归一化加权得到每个指标的评分,并确定综合总评分;引入不稳定因子,借助熵法确定受评者每个指标的不稳定性。最后,通过实例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并根据不稳定因子和各指标评分向受评者提供了后续训练提升的建议。  相似文献   
863.
针对空军主战飞机维修保障效能难以评估的问题,首次提出了主战飞机维修保障效能评估方法。分析了飞机维修保障系统运行过程,按照"投入-产出"的原则,建立了主战飞机维修保障效能评估指标体系,运用信息熵理论和灰色系统理论,构建出了基于熵权和灰色聚类的评估指标赋权模型。结合实例验证了方法的正确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864.
从武警部队武器装备快速形成战斗力的客观需求出发,分析了影响新型装备战斗力生成的关键因素,建立了装备战斗力生成评估指标体系。从装备的质量标准、装备的数量标准、人员与装备的有效结合、装备的综合保障能力、装备的能动性等5个方面进行评估,运用层次分析法以及灰色理论,对装备形成战斗力进行综合评估。并以部队现役某型装甲防暴车为例,通过求解其评估值,证明该方法的可行性,为部队实践和装备战斗力评估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65.
为了有效构建空投缓冲系统效能评估体系,研究建立了不同缓冲系统通用效能评估模型。模型综合分析缓冲系统作战能力与保障能力,建立了空投缓冲系统效能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运用效能评估ADC模型与AHP方法,结合指标能力量化准则实现对缓冲系统效能的定量评定。通过实例计算,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为缓冲系统的发展论证与使用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66.
针对指挥模拟训练效果评估的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定量分析的方式将多级模糊综合评判法引入到对指挥员训练效果的评价中,在分析指挥员指挥能力构成的基础上建立起了指挥模拟训练效果评估指标体系,并构建了指挥模拟训练效果评估基本模型。最后,通过算例对模型进行了总体验证,取得了与实际结果相一致的结论,能够有效对指挥员指挥模拟训练效果作出科学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867.
目标重要度评估是电子目标分析的重要内容,将电子目标群体抽象成复杂网络,可以通过对其网络特性的挖掘,从整体上对电子目标在敌方电子信息系统中的重要度进行评估,但传统基于网络结构的目标重要度评估指标具有片面性,难以对处于关键链路之上的重要节点进行挖掘,针对这一问题,将Pagerank算法与中间中心度指标进行整合,提出电子目标重要度评估算法BCIW PageRank,介绍了基于该算法的电子目标重要度评估流程,并利用模拟侦察数据对其进行了仿真分析。  相似文献   
868.
我国高等教育评估经历了徘徊、恢复、起步、试点和正规化阶段。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正坚实地走在不断完善高等教育评估的道路之上,目的扭曲、被动响应、结果失常、指标刚性、道德隔离,影响封闭等问题不断但是成绩也应得到关注与肯定。机遇与挑战并存是中国高等教育评估自进入21世纪以来所面对世界竞争的真实写照。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首先将从论述新中国高等教育评估发展历程入手,其次在肯定数十年发展成果的前提下,最后着重针对当前评估机制暴露的典型问题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869.
有效评估体系贡献度,是武器装备发展论证、作战试验开展和作战使用保障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分析了武器装备体系贡献度的概念内涵,构建了武器装备体系贡献度评估指标体系,给出了基于粗糙集的武器装备体系贡献度评估模型与步骤,并进行了算例评估与验证分析。研究工作表明,粗糙集评估法较好地解决了评估数据少、模糊或者不确定的问题,对难以完全量化系统的武器装备体系贡献度评估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与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870.
基于网络层次分析(ANP)的模糊评价方法,通过对作战筹划能力进行分析评价,为提升作战筹划能力提供参考。首先运用 ANP 法,提出包含4个方面18个指标的评估指标体系,构建作战筹划能力评估模型,然后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作战筹划能力进行评价。该评估模型探索了筹划能力评价的方法,为作战筹划能力评价工作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