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篇
  免费   97篇
  国内免费   2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1.
为降低光纤捷联惯导系统标定对转台的要求,缩短标定时间,提出了一种利用双轴转台完成的八位置标定方法.根据光纤陀螺和石英加速度计的简化输出模型,在双轴转台上合理选择编排八个标定位置,利用输出脉冲量对光纤惯组的27个参数进行解算.通过数学仿真,该方法与使用传统方法标定精度相当,但标定时间短,方法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312.
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光频梳和受激布里渊散射的高精度微波频率测量方法,利用两个双平行马赫-曾德尔调制器将待测微波信号和扫描信号调制在两路光频梳上,并分别作为信号光和泵浦光输入色散位移光纤中。利用双光频梳和不断频移的扫描信号,系统可同时实现波分复用和时分复用。同时,在双光频梳和受激布里渊散射的作用下,系统可发生一系列的受激布里渊散射,通过测量各信道输出的光功率实现待测微波频率的测量。为进一步提升测量精度,利用测量得到的光功率值构建幅度比较函数,从而实现频率测量误差修正。通过实验仿真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测量误差为±2.5 MHz。  相似文献   
313.
一种改进AHP方法及其在C3I系统效能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Satty教授提出的传统AHP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缺陷,给出了标度改进的合理性原则,并基于该原则提出了标度改进的方法、改进权值的计算原理及计算方法。运用改进AHP方法,对防空C3I系统的效能度量进行了定量分析和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易于理解和计算,适用于系统分析和系统评价。  相似文献   
314.
海上武器飞行试验任务中,靶船位置飘移大小和姿态的变化将直接影响试验进程。针对海上武器试验的特殊性,设计研制了试验靶船自动监测系统。利用北斗卫星定位功能对靶船进行实时定位,利用北斗通信功能传送GPS定位、授时数据和三维姿态测量数据,可以在布靶结束后实时监测靶船的位置和姿态,为试验指挥人员提供真实可靠的指挥决策依据。在试验任务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15.
对战场信息优势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场信息优势是一个非常复杂和抽象的概念,也是信息作战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的课题。首先论述了战场信息优势的定义及内涵。在此基础上,利用信息熵的概念建立了感知态势的定量模型。从位置探测入手,运用信息度量及信息熵的方法,从定量的角度对战场信息优势和制信息权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16.
研究了时域测量系统的信号处理方法.介绍了背景信号对消的预处理方法,将FFT和啁啾变换应用在时域超宽带紧缩场测量系统中,并对大数据量测量时啁啾变换算法和FFT算法的效率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317.
雷达目标全极化一维距离像的瞬时测量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雷达目标宽带全极化测量在雷达成像、目标识别等领域有着重要应用,为此,基于正交频率分集思想,设计了一种用于宽带全极化瞬时测量的矢量信号波形;给出发射信号模型和回波信号模型,利用该波形的单个脉冲回波,可以获取测量带宽内多频点全极化数据,再经逆离散傅立叶变换后可以得到目标的全极化一维距离像;最后,用仿真数据和实测数据进行仿真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18.
ABSTRACT

The strategic culture approach has been suffering from a prolonged theoretical stalemate, despite a surge in case studies, which culminated in the Johnston-Gray debate and subsequent schism. The present paper outlines a new approach designed to overcome this deadlock, and consists of three arguments. First, the three previous generations of strategic culture studies have failed to explain how strategic culture influences behaviour. Second, aligning strategic culture theory-building with discursive institutionalism offers a way to overcome this fundamental fallacy. Third, a research programme for strategic culture should draw on computational social science to enable it to present and test middle-range theor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