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雷达组网系统中,当进行多目标连续性跟踪时,传统跟踪方法过多关注多传感器之间的跟踪精度和切换率,而轻视跟踪的连续性,无法满足现有连续性跟踪工程需求。因此,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跟踪连续性的多传感器多跟踪任务资源管理算法,该算法分为两个优化过程,第1次优化过程尽量保证跟踪目标个数的最大化,第2次优化过程中提出了一种用于衡量目标跟踪连续性的优化指标,基于该指标,提出了一种快速的传感器资源管理算法。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对多传感器进行有效的快速分配,既跟踪了更多的目标,又保持了跟踪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182.
研究了利用天基测向数据对地月转移轨道的初轨确定。天基平台分别考虑采用单颗卫星和星座卫星,研究了观测数据的噪声平滑,分析了观测弧段长度和观测几何对两种平台的定轨精度的影响,基于数值分析结果,研究了初定轨中系统差的消除。研究结果表明,星座双星同步定轨比较适用于地月转移轨道的天基测向初定轨。  相似文献   
183.
基于Rogowski线圈的传感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Rogowski线圈的工作原理,建立了Rogowski线圈的等效电路模型,推导了Rogowski线圈的传递函数;设计了一种新型的精密积分器,采用Protel仿真验证了精密积分器的优越性;对所研制的基于PCB的Rogowski线圈传感头进行了实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传感头测量准确度达到0.5级,工作状况稳定,完全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84.
线性唯象传热规律下热机内可逆热经济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符合线性唯象传热规律(q∝Δ(T-1))的热机内可逆热经济学做了进一步研究,导出了在给定条件下Novikov热机的最优利润解析式,并得到了最优利润和相应的效率同其它参数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5.
In this article, we define two different workforce leveling objectives for serial transfer lines. Each job is to be processed on each transfer station for c time periods (e.g., hours). We assume that the number of workers needed to complete each operation of a job in precisely c periods is given. Jobs transfer forward synchronously after every production cycle (i.e., c periods). We study two leveling objectives: maximin workforce size () and min range (R). Leveling objectives produce schedules where the cumulative number of workers needed in all stations of a transfer line does not experience dramatic changes from one production cycle to the next. For and a two‐station system, we develop a fast polynomial algorithm. The range problem is known to be NP‐complete. For the two‐station system, we develop a very fast optimal algorithm that uses a tight lower bound and an efficient procedure for finding complementary Hamiltonian cycles in bipartite graphs. Via a computational experiment, we demonstrate that range schedules are superior because not only do they limit the workforce fluctuations from one production cycle to the next, but they also do so with a minor increase in the total workforce size. We extend our results to the m‐station system and develop heuristic algorithms. We find that these heuristics work poorly for min range (R), which indicates that special structural properties of the m‐station problem need to be identified before we can develop efficient algorithms. © 2016 Wiley Periodicals, Inc. Naval Research Logistics 63: 577–590, 2016  相似文献   
186.
为精确估计对流层散射双向时间比对系统中对流层斜延迟,分析了估计卫星信号对流层斜延迟的Hopfield天顶延迟模型及CFA2.2映射函数模型并对其进行修正,从而适用于对流层散射斜延迟的精确估计。根据北纬35°~37°范围内的三个测站2010—2012三年的气象数据,验证Hopfield模型精度范围小于35 mm,并将三个测站按相互之间基线距离的不同分为三组比对站,利用2012年的气象数据,计算在不同入射角下一年的对流层散射斜延迟,并得出最大斜延迟对应的年积日和入射角。结果表明,三组比对站的最大单向散射斜延迟为21.82~35.45 m。在双向比对抵消90%的情况下,时间延迟为7.3 ns~11.7 ns;相互抵消95%时,时间延迟为3.6 ns~5.9 ns。  相似文献   
187.
影响应用I/O性能的关键因素主要有三个层次:包括应用的I/O接口实现、体系结构和文件系统组件的性能以及应用的I/O参数配置。从应用I/O配置优化的视角,分析了大规模集群并行I/O的配置调优空间,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一套大规模集群并行I/O性能特征测试分析方法。基于该方法,在某国产超级计算集群上开展了一系列I/O测试分析来刻画系统的I/O性能特征,进而指导并行应用程序的I/O配置优化。基于优化后的配置参数,在两类典型的并行I/O场景中,针对某类生产应用程序,8192进程下的重启动数据写操作时间下降了15%,4096核的程序作业加载时间从10 min缩短到了5 s。  相似文献   
188.
近年来,大规模并行场景下的I/O性能越来越受到应用科学家的关注。影响应用I/O性能的关键因素主要有三个层次:包括应用的I/O接口实现、体系结构和文件系统组件的性能以及应用的I/O参数配置。本文从应用I/O配置优化的视角,分析了大规模集群并行I/O的配置调优空间,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一套大规模集群并行I/O性能特征测试分析方法,基于该方法,在某国产超级计算集群上开展了一系列I/O测试分析来刻画系统的I/O性能特征,进而指导并行应用程序的I/O配置优化。基于优化后的配置参数,在两类典型的并行I/O场景中,针对某类生产应用程序,8192进程下的重启动数据写操作时间下降了15%,4096核的程序作业加载时间从10分钟缩短到了5s。本文提出的I/O配置调优空间及优化方法,可以推广应用到其它同类系统平台,对于大规模集群上的用户层并行I/O配置调优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9.
针对高超声速流动气动加热与结构传热的复杂耦合问题,探索和研究基于有限体积法的高超声速流-热-固一体化求解方法,将流场与结构温度场进行统一建模与数值模拟。该方法避开了传统气动加热和结构传热耦合求解方法在时间域内进行流场与结构温度场耦合交替迭代计算所带来的大量数据交换与计算,将流场与结构温度场作为一个物理场,采用统一的控制方程进行求解。采用典型高超声速绕流二维圆管稳态或非稳态流-热-固耦合算例对该一体化方法进行验证,稳态时圆管驻点温度最高达到648 K,非稳态时的热流密度和结构温度与参考文献和实验值吻合较好,由此证明了该方法的可靠性和正确性。与耦合计算方法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一体化求解方法所得计算结果更接近实验值,并且计算量和网格依赖性都相对较小,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计算精度,能为高超声速飞行器一体化热防护设计提供有效的理论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0.
针对自主设计的M-DSP,提出并设计实现了一种基于Tag副本(S-Tag)的片上SRAM DMA访问数据相关性维护机制,该机制以流水化方式实现,在基本对CPU无打扰的前提下,有效支撑了DMA数据的无阻塞传递。仿真和芯片实测结果表明,该机制硬件开销较小,并在有效带宽和带宽利用率上均优于已有典型同类芯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