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30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为探究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中煤油燃料燃烧的化学动力学过程,综合采用敏感性分析方法与路径分析方法,针对RP-3航空煤油三组分替代燃料的详细反应模型进行简化,建立一种适用于超声速燃烧流场数值模拟的新型26组分89反应简化燃烧反应模型。采用该简化燃烧模型对RP-3航空煤油替代燃料的点火、燃烧特性进行数值模拟,并与详细反应模型结果和试验数据进行对比校验。此外,将该简化燃烧模型与超声速燃烧流场计算方法相结合,数值分析了典型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流场内化学动力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新型简化燃烧反应模型在不影响数值模拟精度的前提下,有效减少了反应组分与反应方程个数,提高了超声速复杂燃烧流场的数值模拟效率,并且能够准确获得烯烃、炔烃等重要中间燃烧产物以及小分子活性基团的空间分布规律,给出更全面的流场信息。  相似文献   
102.
为了使转管炮机心组消耗的驱动功率最小,对机心组速度、主滚轮相对机体位置、机心体左右导轨及倾角关系等对驱动功率的影响进行研究。表明最好选用机心组凸轮加速度最小,主滚轮相对机体质心位置等于零,最好用无横向位移以及有夹角的关系最好。优化结果表明:9 000 rpm的射速,驱动功率由机心组加速度变化引起140kw下降到31 kw,降到不足于原设计曲线的22%;射速为3 300 rpm的主滚轮压力峰值参数化峰值1 086.5 N,升高到10 000 rpm的峰值9 779.3 N。无横向以及有夹角降低压力有横向以及无夹角90.9%。  相似文献   
103.
研究生化反应中一类饱和反应的数学模型dxdt =a1 -xy a2 y2dydt=a3 xy-a2 y2 - vyy b应用微分方程定性理论 ,完整地解决了该系统极限环的存在性、唯一性和不存在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4.
定向红外脉冲强光辐射是定向红外对抗技术中的关键技术,用来破坏敌方精确制导武器或C4I系统中的红外传感器。本文主要研究了药物爆燃产生近红外辐射的特性,通过计算化学反应热分析了药物爆燃产生的总能量,并且详细介绍了几种不同的实验方法和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05.
59式坦克和62式坦克炮塔方向机,在使用中多次出现过不自锁现象,针对这种情况,从设计上找出了原因,提出了防止不自锁的措施,并对改进的第二代、第三代炮塔方向机自锁情况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106.
用实验与软件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波纹管与直管的换热性能和阻力特性.壳程采用通入高温烟气,测试了不同水量情况下波纹管的平均对流换热系数和阻力系数,拟合出了所测参数范围内的换热和阻力关联式,并比较了相同管径的波纹管与直管的换热效果.为波纹管在换热领域的应用提供一些依据.  相似文献   
107.
《防务技术》2020,16(2):374-380
Micro-TATB particles with different sizes and 3D nanoporous TATB architectures with different specific surface areas were prepared through recrystallization to study short pulse duration shock initiation properties by electric gun technology. For micro-TATB, the initiation threshold significantly decreases with TATB average size ranging from 79.7 μm to 0.5 μm. For 3D nanoporous TATB architecture, the initiation threshold decreases and then increases with specific surface areas increased from 9.6 m2/g to 36.2 m2/g. The lowest initiation thresholds are obtained for the micro-TATB with average sizes of 1.3 μm and 0.5 μm, and 3D nanoporous TATB architecture with specific surface area of 22.4 m2/g. The shock initiation thresholds of micro-TATB and 3D nanoporous TATB architectures show significantly decreases with the porosity increased. The decomposition reaction and thermal conductivity properties were further investigated to understand the initial response mechanism. High porosity provides more collapse sites to generate high temperature for formation of hot spots. The low thermal conductivity and decomposition temperature could enhance the formation and ignition of the hot spots, and initial decomposition reaction of TATB. The effect of the decomposition temperature i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on the shock initiation properties. The enhanced decomposition reaction could promote energy release and transfer process from the ignition to the combustion. This work offers a new insight to understand the effects of microstructure on the shock initiation properties and the initial response mechanism of TATB.  相似文献   
108.
微波辐射Fenton反应降解罗丹明B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Fenton试剂在降解有机污染物方面具有无二次污染等优势,但由于存在降解速率较慢的缺陷,在工程实践中尚未得以推广应用。考虑到微波具有促进有机化学反应速率的功能,采用微波和Fenton试剂联合作用氧化降解罗丹明B,对降解罗丹明B的优化实验条件进行了研究。首先研究了单一因素对降解效果的影响,然后对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效果进行了分析,得出了降解的优化实验条件。研究表明,微波能有效促进罗丹明B的降解脱色,而且能大大缩短反应时间,降低反应成本,增强Fenton氧化反应的活性,提高降解效果。  相似文献   
109.
渗硫层对网格化激光淬火表面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低温离子渗硫技术在CrMoCu合金铸铁网格化激光淬火表面制备了渗硫层,分析了其形貌组成与结构,考察了渗硫激光复合表面的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渗硫层表面疏松多孔,在淬火区域硫化物颗粒细小,结构致密,其相组成主要为FeS;在干摩擦条件下,渗硫层能降低网格化激光淬火表面的摩擦因数,提高其耐磨性能,其主要原因是硫化物及摩擦化学反应生成的氧化物能在摩擦表面形成边界润滑膜,抑制了磨粒磨损和粘着磨损,有效减弱了网格化激光淬火表面"摩擦台阶"效应。  相似文献   
110.
坦克炮控伺服系统的滑模非线性摩擦补偿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坦克炮控伺服系统存在低速摩擦,摩擦环节不但造成系统的稳态误差,而且导致极限环振荡、低速爬行等现象.提出基于Lyapunov稳定理论的滑模控制方法,通过 Lyapunov稳定理论获得控制量,同时克服参数不确定性和补偿非线性摩擦力矩,从而保证跟踪误差渐进收敛.仿真结果表明该设计方法大大优于经典设计,为炮控伺服系统实际设计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