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6篇
  免费   128篇
  国内免费   2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为实现对探测器轨道形状与高度的精准调整,提出一种径向力平衡飞行的航天器连续推力控制新方法。建立连续推力平衡飞行的动力学极坐标模型,并推导出特殊条件下的解析轨道解,进一步分析边值条件,给出连续推力的控制律。利用这一平衡飞行控制理论,构建轨道捕获的最优控制策略。考虑推力器的推力水平,通过一次或多次的控制过程,实现对轨道形状、轨道高度及轨道相位的综合调整。数值仿真表明:利用平衡飞行的轨道控制方法,配置微小推力器的空间引力波探测器可以实现高精度的轨道捕获;该方法具有控制过程可解析、计算量小、简便、实用等特点。  相似文献   
92.
本文给出实二次函数域基本单位范为g(g为F_q~*中本原元)的充分条件,从而解决了一批实二次函数域基本单位范的问题。  相似文献   
93.
空间结构的动应变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一类航天器外伸结构的结构振动问题 ,提出了一种动应变控制方法。并以一梁式外伸结构为例 ,建立了结构振动的应变动力学方程 ,以及以动应变为状态变量的闭环反馈应变控制状态方程。进行了应变控制的数值仿真。结果表明 ,方法是有效的 ,对于解决大型外伸结构的振动控制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4.
在FDD提出的人工智能技术与曲线拟合技术结合的公式发现系统的基础上 ,提出了新的基于算子空间的公式发现算法 ,并在算法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实现基于算子空间的可视化公式发现系统 ,该系统通过算子空间概念的引入 ,简化了算子空间的规则 ,同时引入导数规则、误差规则以及终止规则 ,丰富了知识库内容。通过以上改进 ,和BACON和FDD相比 ,公式发现的形式更广 ,复杂度更高。文章最后给出了应用实例以及公式发现的结果。  相似文献   
95.
自适应跳频通信受扰信道无源确认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及时确认被干扰信道是自适应跳频通信躲避干扰的前提。本文提出了一种受扰信道无源自适应预测评估算法 ,无需发射信号就可以识别干扰信道并预先躲避 ,从而提高了系统的抗干扰性能 ,方法简单 ,易于实现。  相似文献   
96.
介绍了QJM主动式实时仿真三维计算机成像汽车驾驶模拟器软件系统的实现方法。这些方法已应用于桑塔纳型和东风型汽车驾驶模拟器。  相似文献   
97.
借助于Banach空间一些新的不等式和一些分析技巧彻底解决了Chidume在1994年提出的有关Ishikawa迭代过程的收敛性方面的一个公开问题。  相似文献   
98.
本文将W.F.Stout[1]关于实值随机变量列的收敛性的一些结果,推广到了p型Banach空间值情形上,得到了刻划p型Banach空间的二个充分必要条件及二个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99.
超短波数据通信在国内日趋发展,迫切需要专门用于超短波的数据调制解调器。本文将有线、短波数据通信的理论和方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研究和设计了多速率的超短波数据modem 的方案,对系统的性能和关键技术作了分析,并给出了计算机模拟结果。  相似文献   
100.
In this article, we introduce three discrete time Bayesian state‐space models with Poisson measurements, each aiming to address different issues in call center arrival modeling. We present the properties of the models and develop their Bayesian inference. In so doing, we provide sequential updating and smoothing for call arrival rates and discuss how the models can be used for intra‐day, inter‐day, and inter‐week forecasts. We illustrat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models by using actual arrival data from a US commercial bank's call center and provide forecasting comparisons. © 2011 Wiley Periodicals, Inc. Naval Research Logistics 58: 28–42, 20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