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对两栖突击作战系统通过障碍区的行动进行仿真分析,考察通路的数量、通路的宽度、蓝军火力威胁等因素对其生存能力的影响,进而提出提高两栖突击作战系统生存能力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2.
机场目标打击方法优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运用系统效能分析方法,采用机场保障能力指标评估机场效能,提出机场目标优化打击方法.在分析机场目标系统组成和机场目标的运行机制的基础上,提出机场目标保障能力计算方法,最后通过优化瞄准点,得出机场目标优化打击方法.  相似文献   
133.
战时器材资源点保障能力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一套战时器材资源点保障能力的评估指标体系,分析了其权集的确定和量化过程,在此基础上应用加权平均法完成保障能力的计算,实现了对战时器材资源点保障能力的评估,并将之运用到实践中。  相似文献   
134.
针对武器装备建设过程中需求不够明确、不够准确和不够科学的现状,从联合作战的角度出发,以“基于能力”的武器装备建设思想为指导,对“任务体系→能力体系→装备体系”的装备体系需求生成过程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与传统装备体系需求生成过程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35.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装备损伤定位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贝叶斯网络在装备损伤定位方面的优势,及其损伤定位的方法与流程,建立了用于装备损伤定位的贝叶斯网络模型,并开发了损伤定位系统。以某型火炮为例,演示了其损伤定位的一般过程,验证了贝叶斯网络在装备损伤定位中应用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6.
防空组网雷达“四抗”能力综合评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正确评估防空组网雷达"四抗"能力,结合雷达组网的因素分析,建立了组网雷达系统层次结构模型,并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因素的权重,用最优指标法得出指标层的得分值,提出了组网雷达"四抗"综合能力量化评估方法.其评估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为组网雷达性能优化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37.
面对物资保障仿真领域中解决复杂、不确定问题存在困难,提出运用定性仿真的新思路研究,由定性过程理论和定性推理相结合提出定性过程推理的概念,分析了影响物资保障能力的因素,应用定性过程推理的方法抽象出物资保障能力定性模型,用符号定向图形象地表示该模型.并假设初始条件进行了推理论证,对推理结果的准确性和改进方式进行了分析,对下一步工作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8.
以未来信息化战场联合作战为背景,强调天基资源在陆军战术部队作战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深入分析美国陆军天基资源运用现状和能力形成途径,从陆军装备转型建设实际需求出发,研究陆军用天(基)体系架构,阐述体系能力特征。  相似文献   
139.
针对指挥控制关系网络受到攻击时节点及网络毁伤程度的量化评价问题,首先形式化定义了攻击强度和节点自修复能力函数,在此基础上,分别给出了网络中节点无自修复能力和自修复能力随时间变化时的节点毁伤模型。最后通过仿真计算,得到了节点的失效过程描述以及随机攻击和选择性攻击两种不同攻击目标选择方式下网络效率随攻击时间的变化关系。  相似文献   
140.
The article focuses on both economics and spatial issues related to Maintenance Repair and Overhaul (MRO) of defence platforms in Europe. Using facts and figures related to costs, trends and fleet sizes evolution, the authors discuss the interest of a spatial reorganisation of MRO production. Given the fiscal situation of the main European countries with a modern army, the relevant scale to consider the reorganisation is certainly Europe. Through the example of defence helicopters fleets of a selection of European countries, the authors address the question of cooperation of the MRO. A greater cooperation in the support of fleets would lead to a spatial reorganisation of MRO. On one side economies can be expected from this reorganisation, but, on the other hand, new problems arise. Specifically, a number of cost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forms of “distances” – geographical, operational and political distances – limit the potential savings that could be expected. This work provides insights on these important issu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a European defence, both in its political, military and industrial dimens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