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4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7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1.
在最新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武装警察法》中,共有3条6处规定了武警部队在执行国内安全保卫任务时对其他机关的“协助”,但是这些协助性任务的性质并不是很明确。本文通过对行政协助构成关键点的剖析,探究该法律中的“协助”是否是真正意义上的行政协助。  相似文献   
12.
基于模糊-组合神经网络的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信息系统的安全风险评估问题,提出了一种将模糊理论与神经网络进行"浅层次"结合的评估方法。通过对信息系统所涉及的风险因素分别从资产影响、威胁频度、脆弱性严重程度三方面进行分析,建立了信息系统的安全风险层次化结构,并构造了各因素所对应评判集的隶属度矩阵;综合运用模糊推理算法与神经网络仿真技术,对信息系统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进而判定信息系统安全风险等级。最后,通过实例分析说明了算法的应用,并借助误差分析检测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军队营区环境风险的概念,认为要消减军队营区环境风险,不能仅考虑降低风险概率或风险后果,而应从风险概率与风险后果两者的乘积效应出发,通过综合分析和控制环境风险系统来解决;着重探讨了军队营区环境风险评价的内容和方法,包括环境风险识别、环境风险预计、环境风险评价与对策.军队营区环境风险评价可从二个层次进行评价一是从事件及与之有关联的周围环境条件出发,按"环境风险系统"的思路,从风险源、初级控制条件、二级控制条件、目标4个阶段进行评价;二是从事件或行动的具体问题出发,评价其风险的重大性和可接受性.最后讨论了军队营区环境风险管理的内容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应用层次分析法,根据桂西北古村寨的实际情况,建立了桂西北古村寨的火灾风险评估体系。采用专家打分法获取数据,并应用统计学中的众值原理,对获得的数据进行了统计,得到了指标的权重,建立了适用于实际情况的消防安全检查表。并应用实例证明了这种评估方法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15.
分析民用建筑外墙保温材料火灾危险性和在建工程施工现场消防管理存在的问题,讨论了我国建筑外墙保温立法存在的缺失,并提出了针对性的防火对策。  相似文献   
16.
针对目前我国利用现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一系列标准对建筑物进行火灾风险分析存在的不足,介绍澳大利亚的BCA结构体系和美国的建筑防火分析方法BFXEM两种性能化建筑火灾风险分析方法,并提出了性能化建筑火灾风险分析方法的基本框架及确定火灾场景的方法。在量化方法基础上,为建筑消防安全的风险问题提供了一项可以接受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7.
简述了灰色系统理论的基本概念与方法,并着重阐述了灰色理论中灾变预测的特点和其建模过程,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火灾预测之中。  相似文献   
18.
教考分离是武警学院近年来探索、实施的一种考试管理模式,主要通过制定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实行集体命题、试题库、试卷库、流水作业评阅试卷、试卷分析、成绩分析等予以实施,具有规范、科学、客观等优点。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采用现代化技术设备、加强各项规章制度的实施等措施和手段予以改进和提高。  相似文献   
19.
集贸市场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消防安全不容忽视。分析了当前集贸市场普遍存在的火灾隐患,从集贸市场建筑消防设计、集贸市场消防管理两个方面探讨了集贸市场火灾隐患的整改对策。  相似文献   
20.
In this paper I argue that a remotely piloted aircraft (RPA) pilot’s act of killing remotely, when it is done in the defense of another person, can be viewed as an act of sacrifice. This argument concludes from two premises. First, the RPA pilot faces psychological risk to self by carrying out such an action; second, the RPA pilot is motivated to some significant degree by something other than self-interest. Moreover, I challenge both the view that RPA represent merely an incremental development in technology yielding an incremental expansion of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war-fighter and the target and the view that RPA is revolutionary in some fundamental sense. I instead argue that, based upon the natural geometric boundary imposed by the earth’s shape, RPA have maximized the physical distance between the war-fighter and the target and, over time, this fact will change, not only the psychological effects on the RPA pilot, but also the way we view killing and distance in general. When taken together, these two broad claims, that other-defense can justify killing in war and that there is a psychological cost paid by remote killers, yield a conception of remote killing as an act of sacrifice that will inform the broader conversation about ethics, risk, killing, and RP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