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4篇
  免费   229篇
  国内免费   10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96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87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87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讨论了自适应抗干扰滤波在最小频移键控的直接序列扩频(DS-MSK)数字化接收机中的应用问题,对非线性滤波加以改进,提出了部分解扩非线性滤波(PDNF)结构,将快速更新子带自适应滤波(FRSAF)算法用于PDNF结构以提高收敛速度。结合FRSAF算法的PDNF自适应抗干扰滤波方案在收敛速度、稳健性和输出信噪比等方面明显优于结合LMS算法的传统非线性抗干扰滤波方案,仿真结果验证了上述结论。  相似文献   
212.
主要目的是提出两种矩阵方法对C4ISR系统结构进行评价.其中邻接矩阵法用于评价C4ISR系统之间的互连互通性,对于评价规模较大、结构复杂的系统结构较为适用;模糊矩阵法用于评价系统之间的相似性,通过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消除系统之间的冗余.这些方法是当前主流的经验评价方法(如ATAM方法)的有效补充,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最后分别给出了两种方法的一个应用实例,体现了其在工程实践上的价值.  相似文献   
213.
未来高技术条件下水面舰艇编队防空作战能力是其生存能力的关键因素.对舰艇编队防空来讲,进行硬抗击的武器主要是舰空导弹和舰炮两种,如何合理地利用这些武器,最大地发挥舰艇编队的防空作战能力,成为舰艇对空防御作战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结合舰艇编队对空防御的实际情况,利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建立了舰艇编队对空防御火力分配方案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214.
智能天线在伪卫星增强系统中的抗干扰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去的十年中,卫星导航技术在武器系统的导航和制导领域得到了很好的应用.但是,系统的应用过程中无线电射频干扰对其通信链路的性能会产生极大的影响,智能天线技术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抗干扰措施.对伪卫星增强系统多种智能天线的自适应算法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SMI算法相对其他算法而言在收敛速率和天线方向图的效果上皆有相当的优越性.适合于伪卫星增强系统的干扰抑制应用.  相似文献   
215.
短波跳频电台组网在军事通信中占有重要地位,组网应用可以提高跳频电台的抗干扰性能.介绍了跳频通信的特点及抗干扰性能,分析了短波跳频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短波跳频电台组网可以提高通信的可通概率与战术应用的灵活性,为此着重研究了短波跳频电台组网的原理与方法以及组网的注意事项,为军事短波跳频电台的组网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16.
利用ADAMS软件中的参数化分析工具,采用设计变量和局部模型重建的方法,实现了特种斜盘发动机斜盘倾角、后球心分布圆半径和导槽形式的参数化,建立了特种斜盘发动机参数化虚拟样机,并进而从设计研究、试验研究和初步优化分析等三个方面,对特种斜盘发动机进行了较为详细和全面的参数化分析.  相似文献   
217.
模糊逻辑系统在船舶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了合理进行船舶风险评估,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逻辑系统的船舶风险评估方法.根据模糊逻辑系统的基本原理,建立了船舶风险评估的模糊逻辑模型;按照国家标准、规范,并结合经验建立了风险指标的模糊集合、风险矩阵及模糊规则,然后进行了模糊推理,得到了系统的风险等级,并制定了预防风险的措施.以某艇消防系统的风险评估为例,证明了其能够合理地评估出系统的风险,可为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18.
基于小波神经网络的蒸汽发生器水位辨识与控制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一种基于小波神经网络的控制方法,对蒸汽发生器水位进行控制仿真.该方法利用小波神经网络作为控制系统的辨识器和控制器来构成控制系统.小波神经网络辨识器能更准确逼近非线性对象,小波神经网络控制器能自适应产生最佳的控制规律.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具有响应快、超调量小、较强抑制干扰能力等良好性能.  相似文献   
219.
ABSTRAC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 review is key to anticipating developments in the life sciences that may benefit or run contrary to the aims of the 1972 Biological and Toxin Weapons Convention. It serves as a mechanism for both preparing against novel biological threats and identifying the best opportunities for developing and sharing the life sciences to the fullest extent. In the age of rapidly advancing biotechnology, S&T review needs to be wide ranging, involve a diverse set of inputs, and be transparent about its methods and data. This viewpoint considers four models of S&T review and their capacity to respond to the challenge of the life sciences: standing advisory boards; ad hoc working groups; peer review; and wikis. It then identifies a hybrid model that is suitably broad, diverse, and transparent.  相似文献   
220.
As the potential for the involvement of corporations in the manufacture of nuclear weapons has increased, particularly through dual-use technology, global regulation has failed to keep pace. Where regulation of private corporations does exist, in the form of treaties, UN resolutions, or more informal arrangements, the obligations fall only on states. This state of affairs is a result of international law's traditional deference to state sovereignty; yet, it has led to significant shortcomings in the global regulatory regime, where states are unwilling or unable to meet their obligations. While radical departures from the traditional model of international law might remove the regulatory gaps caused by noncompliant states, such changes are unrealistic in the current political climate. More realistic changes must be focused on, offering greater recognition of the role of private corporations in nuclear proliferation and increasing state compliance with existing regul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