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本文介绍了并行数据库中实现多流水线Hash连接的处理机分配算法,该算法对于执行Hash连接的丛生查询树可同时实现流水线内并行(IntrapipelineParalel)和多流水线间的并行(IntrapipelinePar-alel  相似文献   
92.
用拼接法划分网格,并运用基于消息传递的并行软件平台PVM分配计算任务,实现了较大规模的三维超声速钝头体底部流场的并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底部压强特性与实验符合较好,流场的拓扑结构合理。  相似文献   
93.
以Cocl_2·6H_2O和NiCl_2·6H_2O为模板剂,邻苯二胺和邻苯二醛为原料,在无水乙醇中模板合成了两种新型的大环席夫碱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摩尔电导和磁化率的测定,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等项表征,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进而观察和研究了它们的电致变色现象,并对其电致变色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4.
MT—1是在汉字dBASE—Ⅱ的基础上开发的数据库工具软件,它具有图形化的数据描述和数据操纵语言,是一个实用的微机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工具。它在图形化用户界面、数据字典、视图、数据完整性和安全性等方面优越于dBASE—Ⅱ。本文描述了MT—1的总体结构和主要功能,讨论了主要设计和实现问题。  相似文献   
95.
本文论述了一个后勤管理信息系统生成系统(LMIS-GS)的设计与实现,本系统综合采用了数据库模式自动生成技术、软件可重用技术、操作对象、控制信息与程序相分离的模块编码技术,系统中通过引入部件的概念,把庞大复杂的LMIS系统划分为若干个可独立研制开发的部件实体。LMIS的生成就是部件的组装,部件的生成就是数据基的组装与填写。系统还提供了数据库生成的两种方式,即可自动生成3NF的关系数据库模式。  相似文献   
96.
通过测定46#机械油基础油与PAO8(8#聚α-烯烃油)不同比例混合后油品的黏温性能,研究了黏度偏差率随测量温度的变化规律.通过实验发现:国际通用黏度调和计算模型能较好预测混合基础油的高温运动黏度,黏度偏差率最大值为3.56%;而美国标准局的黏度调和计算模型在混合基础油的低温运动黏度计算上精确度更高.  相似文献   
97.
针对在海上动基座条件下舰载垂直发射装置的安装精度和发射架导轨状态参数的检测问题,在分析其技术难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测距仪差分原理实现对水平误差的检测;采用数字激光自准直仪解决发射筒各架体的垂直度测量。并通过对该检测方法进行的不确定度分析与计算,验证了该检测理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98.
当前,军队院校的政治理论课教学,以教员课堂讲授为主,重课堂理论教学、轻社会实践锻炼的现象比较严重。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创新型人才培养和教育转型的需要。政治理论课必须向基地教学延伸。  相似文献   
99.
针对防空兵基地训练需求,设计了使用低速平台搭载干扰系统伴随高速战机实施随队干扰的编队方式,仿真分析了不同主瓣宽度雷达、不同平台速度下的随队干扰过程。结果表明,对于所设计的编队方式,存在某一速度取值范围使得全程随队过程得以实现;当平台速度低于实现全程随队干扰的取值范围时,存在最佳的初始进入距离以实现最大局部随队干扰过程。  相似文献   
100.
The US has embarked upon a major transformation of its approach to defence industrial base planning. Although bureaucratic and industrial inertia, as well as budgetary constraints, may delay transformation, its effects will lead to radical changes in the US defence industrial base with new entrants and new combinations of players. The UK, with more modest defence ambitions, capabilities and budget, will seek to keep in touch with the US. However, a commercially‐led drive to embed UK industry even more deeply in the US defence market could be the last step in creating a largely US–UK North Atlantic relationship, with much of Europe very much a subsidiary business concern. This contains a risk that the UK will become increasingly dependent on the US for design and integration of major systems and national defence industrial capability focused on a limited number of niche technolog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