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篇
  免费   82篇
  国内免费   15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航空反潜战中,潜艇处于不利地位,如何提高潜艇对抗反潜机的作战能力,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分析了潜艇通过拖曳综合浮标和电子支援措施Electronic Support Measure(ESM)设备对声纳浮标阵进行估计定位的单站双址交叉测向和基于方位角变化率的方法,以及潜艇方位角、角速率和航速对定位误差的影响。建立了潜艇对声纳浮标位置估计模型,提出了潜艇突破声纳浮标阵封锁应采用的规避策略。结果表明,潜艇可以对声纳浮标进行定位,为潜艇规避声纳浮标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2.
运用CFD方法,模拟计算了在反应堆棒状燃料元件包壳表面加装纵向涡产生器(LVG)后,燃料棒、气隙、包壳和冷却剂的温度场和冷却剂的流场。计算时采用分块结构网格对带LVG的计算区域划分网格,使用SSTk-ω模型模拟冷却剂的湍流流动,对于控制方程和湍流方程的离散采用二阶格式以保证计算精度。计算结果表明:加装LVG后,包壳和冷却剂间的换热有所改善,燃料棒、气隙和包壳的最高温度有所降低。在LVG附近,燃料棒、气隙、包壳和冷却剂温度均会出现一个峰值,然后急剧下降。冷却剂流动的湍动能突然增强,有效地增强了冷却剂的横向流动,经过LVG后,湍动能逐渐减弱,横向流动速度也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183.
部队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是当前我军装备管理领域正在着力进行的一项复杂系统工程。深入探索建设规律,对于指导建设实践、提高建设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在对部队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利用系统动力学(SD)流率基本人树建模方法构建了其流率基本人树模型,并利用vensim仿真软件对其进行了实例仿真。研究表明,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可以实现对部队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问题的研究由定性向定量转变,深化规律探索,同时研究结果也可为建设决策提供科学的定量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84.
一种直扩信号伪码速率的快速检测方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了解决快速提取直接序列扩频通信信号伪码码速率的难题,详细介绍了一种用延时相乘法实现快速提取直扩信号伪码速率的原理和实现方法。理论分析和计算机模拟表明,该方法在较低的输入信噪比条件下具有较高的识别率。  相似文献   
185.
某高性能激光测距机总体设计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某型激光测距机的高性能要求,在总体设计中采用多发散角分档可调、恒比定时鉴别和厘米级高分辨率计数器等项技术和措施,对激光测距作用距离、回波率以及发散角选择进行详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总体组成能满足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186.
对V型12缸柴油机缸盖振动燃烧段信号与缸内压力进行了时域对比,分析了失火时的缸盖振动响应,研究了供油规律随转速变化情况。分析表明缸盖振动中包含喷油器针阀落座的振动响应,研究了基于短时能量动态双阈值端点检测提取针阀落座响应时间特征的方法,利用振动信号的峰值加速度来表征针阀落座的强度。在不同工况及不同状态下提取了针阀落座时间及强度的振动特征,结果表明:振动特征能够有效反映针阀的工作情况,可以用于燃油喷射系统故障的诊断。  相似文献   
187.
正交空时分组码和准正交空时分组码的编码速率≤1,为使空时分组码能够应用在高速传输的场合,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编码矩阵识别的高速空时分组码设计方法。该方法通过在发送端发送不同的编码矩阵表示不同的附加信息,能够实现大于1编码速率,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在高信噪比条件下该方法使编码速率达到了2.5,并具有良好的有效吞吐容量,特别适合无线高速数据传输。  相似文献   
188.
为解决载机军舰远洋作战时所需的航空燃油按时补给问题,建立了带有自动调节系统的载机军舰航空燃油分段接力式补给的预测模型。对航空燃油分段接力式补给进行研究,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影响补给船队补给效率的各元素因果回路图与存量流量图及预测模型,并以系统动力学软件Vensim PLE 5.9为平台进行建模仿真。运行结果表明,该模型在扰动条件下能进行航空燃油分段接力式补给趋势的预测,可为航空燃油分段接力式补给方案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9.
1975年MAZO提出超Nyquist码元速率(FTN)理论,通过理论推导证明,信号在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下,以超过Nyquist码元速率25%以内的速率进行传输,误码性能可以不下降。但MAZO以及至今都没人能完成FTN的接收,因为当信号以超Nyquist码元速率进行传输所引起的码间串扰长度无限长,若要完全消除码间串扰,使用最大似然检测(MLSE)方法,其复杂度无穷大,是不可实现的。基于MMSE均衡和WCE均衡级联的两级均衡已证明在长码间串扰信道下其误码性能接近于MLSE。文章将两级均衡运用于FTN接收,仿真证明在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下,信号以超过Nyquist码元速率25%以内的速率进行传输,误码性能不下降。成功实现FTN的接收,验证了MAZO的理论。  相似文献   
190.
Composite solid propellants (CSPs) have widely been used as main energy source for propelling the rockets in both space and military applications. Internal ballistic parameters of rockets like characteristic exhaust velocity, specific impulse, thrust, burning rate etc., are measured to assess and control the performance of rocket motors. The burn rate of solid propellants has been considered as most vital parameter for design of solid rocket motors to meet specific mission requirements. The burning rate of solid propellants can be tailored by using different constituents, extent of oxidizer loading and its particle size and more commonly by incorporating suitable combustion catalysts. Various metal oxides (MOs), complexes, metal powders and metal alloys have shown positive catalytic behaviour during the com-bustion of CSPs. These are usually solid-state catalysts that play multiple roles in combustion of CSPs such as reduction in activation energy, enhancement of rate of reaction, modification of sequences in reaction-phase, influence on condensed-phase combustion and participation in combustion process in gas-phase reactions. The application of nanoscale catalysts in CSPs has increased considerably in recent past due to their superior catalytic properties as compared to their bulk-sized counterparts. A large surface-to-volume ratio and quantum size effect of nanocatalysts are considered to be plausible reasons for improving the combustion characteristics of propellants. Several efforts have been made to produce nanoscale combustion catalysts for advanced propellant formulations to improve their energetics. The work done so far is largely scattered. In this review, an effort has been made to introduce various combustion catalysts having at least a metallic entity. Recent developments of nanoscale combustion catalysts with their specific merits are discussed. The combustion chemistry of a typical CSP is briefly discussed for providing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n role of combustion catalysts in burning rate enhancement. Available information on different types of combustion nanocatalysts is also presented with critical comm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