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9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1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81.
282.
COSO框架体系是国际普遍认同的内部控制体系,各行各业纷纷以此为依据构建适合自己的内部控制体系,成为各单位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基础依据。结合COSO框架尝试从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与事项识别、信息与交流、控制活动、监督等方面对部队财务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进行设计。  相似文献   
283.
由于联合国维和任务区条件艰苦,环境危险,维和警察在安全方面存在着很多风险和隐患。如何发现并排除隐患,最大限度地保证维和警察的安全,是维和警察管理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从维和警察警务风险管理概念入手,探讨维和警察警务风险管理计划、风险识别和评估、风险处理和效果评价等,以期对维和警察管理部门的警务风险管理实践起到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284.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超高层建筑不断涌现,但是超高层建筑火灾案例反映出其消防安全问题不容乐观,因此,加强超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管理,提高灭火救援能力,是当前消防部队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分析了超高层建筑特有的火灾风险,从主动预防和有效救援两个层面,探讨了超高层建筑火灾预防对策与灭火救援对策,以提高防控超高层建筑火灾的能力,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285.
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某公众聚集场所进行火灾风险评估,建立了风险评价的指标体系并确立了各指标的权重值,对建筑起火的可能性、火灾损失的严重程度以及火灾综合风险进行了分析,最终从降低火灾发生可能性以及降低危害后果严重程度两方面,提出了该公众聚集场所的火灾风险控制措施,从而为此类场所的火灾隐患定性和消防监督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86.
随着城乡"一体化"不断加快融合,消防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随之扩大,"网格化"消防安全管理模式是解决目前消防安全管理问题的突破口,需采取"345"模式整合社会资源,发动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345"模式即强化"三项机制",确保消防责任无盲区;依托"四支队伍",确保消防工作有人管;推行"五化措施",确保火灾防控全覆盖。  相似文献   
287.
高架仓库空间大、物品堆积密集,火灾危险性大,并且高架仓库设计朝着大面积、大空间的方向发展,当前的防火设计规范已不能满足现代高架仓库的消防安全设计。以某高架仓库的消防设计为例,分析其火灾危险性,提出了以性能为基础的消防设计评估方法,结合该仓库的具体情况进行火灾场景设计。火灾烟气流动模拟和人员疏散模拟结果表明:在消防设施正常启动的条件下,仓库现有的安全措施能够保证火灾时人员的安全疏散。  相似文献   
288.
降低高校新区周边区域的火灾风险是提高高校新区消防安全水平的重要方面。在分析高校新区周边区域火灾特点的基础上,总结了在消防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如村镇消防规划滞后、基础设施匮乏、消防安全管理体系不健全、管理方法单一等。从完善村镇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健全消防安全管理体系、深化消防安全管理创新等方面提出了高校新区周边区域消防安全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289.
丽江古城199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其建筑形式主要为木构架结构,一旦发生火灾,损失巨大。依据NFPA 914工作流程,对丽江古城建筑进行分析和评价,在现有消防安全状况调查和历史建筑特征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其消防安全隐患,并运用火灾风险指数法,计算单体建筑的消防安全水平,结合其历史特征,提出改进消防安全的措施。  相似文献   
290.
Pakistan, the fastest growing nuclear weapon state in the world, has established over the last decade a nuclear management system it holds to be “foolproof.” Despite the explosion of radical groups challenging the writ of the state, it dismisses concerns by critics that its nuclear weapons are not safe and secure as “preposterous” and an attempt to “malign” the state. This article examines Pakistan's nuclear management system in four functional areas: command-and-control, physical security, nuclear surety, and doctrine. It describes what is publicly known in each area, identifies areas of omission and inadequacy in each one, and examines several premises of the nuclear program the author considers to be unfounded. Comparing these deficiencies in Pakistan's nuclear management system to the current problems plaguing the US nuclear management system, the author concludes that complacency and unfounded confidence in the efficacy of such programs, if not addressed and corrected, could lead to a future nuclear catastrophe in South Asi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