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0篇
  免费   133篇
  国内免费   1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61.
介绍了迫弹电子时间引信控制系统的电路组成、工作原理及其功能,并以PIC16F873A型单片机作为控制器核心,对引信的工作过程进行控制,提高了引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62.
地形通视性算法改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提高地形上两点间的通视性查询效率,满足仿真系统实时性要求,对通视性算法进行改进,并将改进算法与现有算法进行试验比较,结果表明改进算法的精度和计算效率是满足仿真需要的。  相似文献   
63.
针对防区外多导弹协同突防要求导弹能够成功突破敌防御系统并击中目标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虚拟目标的复合制导规律。首先,在敌雷达探测范围的边缘设置虚拟目标,将导弹制导过程分为制导段Ⅰ和制导段Ⅱ。然后,研究了一种基于攻击时间和攻击角度控制的制导规律,使导弹在制导段Ⅰ按指定时间和角度追踪到虚拟目标,导弹转入制导段Ⅱ后在以攻击时间最短为指标函数的最优制导规律导引下攻击真实目标。仿真结果表明该复合制导规律大大提高了多导弹的整体突防能力。  相似文献   
64.
弹着点模拟是对敌火力打击目标毁伤仿真的重要环节。在分析炮兵营射击误差构成与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研究建立了炮兵射击的弹着点散布蒙特卡洛(Monte-Carlo)仿真模型,实现了对集火射向、适宽射向、三距离射击等多种火力打击方式共同作用下的弹着点散布模拟,为目标毁伤仿真研究提供了模型支持。以此为基础,通过分析各组误差对毁伤概率的影响,发现对于炮兵营打击面散布目标来说,营共同误差是影响毁伤概率的最显著因素,应当通过提高测定目标位置和气象准备的精度减小误差以提高对目标的毁伤效果。  相似文献   
65.
闪点是表征石油产品火灾危险性的安全指标.常规闪点测定法存在对操作者专业技能要求高,劳动强度大,无法进行连续不间断测定的缺点,影响了测定,结果的准确度和实验效率.将高压电弧、压力传感等现代分析检测技术引入石油产品闪点测定,研制了一台微量闪点自动快速测定仪.实验表明,微量闪点自动快速测定仪操作简单,试样量仅1 mL,减少了...  相似文献   
66.
给出了Hilbert空间中拟非扩张映像族公共不动点的一个杂交投影算法,使用修正的杂交投影迭代算法,证明了一个强收敛定理,扩展了文献的结果。  相似文献   
67.
在分析剩余射程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以弹道特征参数弹道高y及速度矢量分量Vx和Vy为解释变量,以回归分析方法为数学工具,建立脉冲末修弹剩余射程预测模型。以目标点与弹丸预测落点之间的差值为广义弹道偏差,结合数值仿真,对落点预测导引进行深入研究,验证了回归分析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8.
为研究液压水锤效应引起的液体喷溅特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高速破片撞击充液容器的试验,测试了液体内的空腔振荡特性、压力分布特性和容器外的液体喷溅特性。试验结果表明:液压水锤效应引起的液体喷溅有两个不同的阶段。第一个阶段发生在空腔生长到最大体积后的400~700 μs内,喷溅液体的头部呈箭状;在第二个阶段出现多次形状相似的脉动喷溅,且单次脉动均发生在每次空腔溃灭之后,喷溅液体具有伞状头部与线状尾部。液体内的压力和侵彻孔的形态共同影响液体的喷溅速度,相对喷溅速度与破片的撞击速度成反比。喷溅液体在运动过程中存在速度波动,且随着喷溅次数的增加,液体喷溅速度逐渐下降,速度拐点出现的位置逐渐接近侵彻孔。  相似文献   
69.
The present study deals with the experimental, finite element (FE) and analytical assessment of low ballistic impact response of proposedflexible'green' composite make use of naturally available jute and rubber as the constituents of the composite with stacking sequences namely jute/rubber/jute (JRJ), jute/rubber/rubber/jute (JRRJ) and jute/rubber/jute/rubber/jute (JRJRJ). Ballistic impact tests were carried out by firing a conical projectile using a gas gun apparatus at lower range of ballistic impact regime. The ballistic impact response of the proposed flexible composites are assesses based on energy absorption and damage mechanism. Results revealed that inclusion of natural rubber aids in better energy ab-sorption and mitigating the failure of the proposed composite. Among the three different stacking se-quences of flexible composites considered, JRJRJ provides better ballistic performance compared to its counterparts. The damage study reveals that the main mechanism of failure involved in flexible com-posites is matrix tearing as opposed to matrix cracking in stiff composites indicating that the proposedflexible composites are free from catastrophic failure. Results obtained from experimental, FE and analytical approach pertaining to energy absorption and damage mechanism agree well with each other. The proposed flexible composites due to their exhibited energy absorption capabilities and damage mechanism are best suited as claddings for structural application subjected to impact with an aim of protecting the main structural component from being failed catastrophically.  相似文献   
70.
研究了一类离散型三点边值问题:Δ2y(k-1) a(k)f(k,y(k))=0,k∈N={1,2,…,T},Δy(0)=0,y(T 1)=βy(l),式中:f是变号的,l∈N1={2,3,…,T-1},T∈{3,4,…}。应用双锥上的不动点定理,得到了至少存在两个正解的充分条件,并给出了上述边值问题的Green函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