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9篇
  免费   131篇
  国内免费   1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利用梁的初等弯曲理论和线弹簧模型建立了三点弯曲裂纹梁的动态断裂分析方法,该方法使计算大为简化。数值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足够的精度  相似文献   
182.
本文利用(c,h,a)三参数旋转体模型计算了形变核的相对表面能、相对库仑能及相对转动能。这些相对能量与具体核无关,具有普适性,可以用于核裂变动态过程的模拟计算。利用这些结果,计算了一些核的形变位能随三参数变化的情况,给出了裂变位垒高度,与实验结果符合较好。对~(236)U的形变位能曲面作了较详细的分析,得出一些有益的结论。用Werner—Wheeler方法计算了形变核的惯性质量和粘滞张量随三参数变化情况,对断点线方程作了深入讨论,为核裂变动态过程的计算机模拟准备了必要的系数。  相似文献   
183.
通过分析空中弹目交会条件下的几何关系,建立了最佳炸点数学模型。采用以单片机为中心的信号处理电路,完成了模型的功能,实现了炸点精确控制。同时还提出了引信与制导共享数据,实现了引信与制导的一体化设计  相似文献   
184.
选取截尾点是截尾序贯验后加权检验很关键的一步,目前理论上尚无有效的选取方法。本文用优化技术确定截尾点C,克服了实践中确定停时N和截尾点C遇到的计算困难,避免了一般取C=1的盲目性,使截尾点C的选取有了理论根据。优选的截尾点不仅使双方承担的风险之和最小,而且使双方承担的风险值相对合理,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185.
关于大型线性规划问题鞍点算法的讨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关于大型线性规划问题鞍点算法的讨论尚毅,张国光,成孟金(沈阳化工学院110021)ADiscussionoftheSaddlePointAlgorithmforLargeScaleLPProblems¥ShangYi;ZhangGuoguang;Ch...  相似文献   
186.
考虑复杂性的一个侧面,从最简单的非线性方程出发,探讨战斗格局的结构演变和国防经费的良性循环,并通过这两个实例,揭示控制参数临界点的研究和度的把握,具有很大的理论意义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7.
本文首先介绍单片机控制的指挥仪航路产生系统的原理及组成,重点讨论了目标现在点坐标由数字量到指挥仪所需要的模拟信号的转换方法,最后对该系统的误差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8.
本文根据隐蔽锥扫雷达天线的工作原理,从方向性函数出发,分析了接收状态下高频馈电网络中,和差信号的幅相特性与隐蔽锥扫波束交叉点电平的关系,从而对不能自动跟踪的隐蔽锥扫雷达,从天馈系统方面分析了原因,并为设计和部队维修提供了理论根据和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9.
针对单步迭代滤波常规算法数值鲁棒性差、滤波易于发散的缺点对误差协方差矩阵使用了 U - D分解 ,从而形成了一种基于 U - D分解的单步迭代滤波算法。该算法提高了数值鲁棒性 ,并且对相关的量测噪声有一定处理能力 ,应用于飞行状态的估计问题 ,获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0.
We investigate the solvability of two single‐machine scheduling problems when the objective is to identify among all job subsets with cardinality k,1≤kn, the one that has the minimum objective function value. For the single‐machine minimum maximum lateness problem, we conclude that the problem is solvable in O(n2) time using the proposed REMOVE algorithm. This algorithm can also be used as an alternative to Moore's algorithm to solve the minimum number of tardy jobs problem by actually solving the hierarchical problem in which the objective is to minimize the maximum lateness subject to the minimum number of tardy jobs. We then show that the REMOVE algorithm cannot be used to solve the general case of the single‐machine total‐weighted completion time problem; we derive sufficient conditions among the job parameters so that the total weighted completion time problem becomes solvable in O(n2) time. © 2013 Wiley Periodicals, Inc. Naval Research Logistics 60: 449–453, 201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