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3篇
  2021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烟气毒害是阻碍人员疏散和实施救援行动、致使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做好高层建筑的防排烟设计,提高防排烟系统的实际效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分析了高层建筑防排烟设计的重要性,并以竖向疏散通道防排烟系统设置为例,介绍了高层建筑防排烟设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改善策略。  相似文献   
52.
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典型公路隧道火灾案例,阐明了隧道火灾的特点及危害,深入探究了隧道火灾发生的原因,并提出了预防和减轻公路隧道火灾的措施,以减少公路隧道火灾的发生,降低公路隧道火灾的损失,有效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53.
运动场馆规模大、人员密集、功能复杂、用电负荷大、配电线路多、火灾荷载大,一旦发生火灾可能导致群死群伤恶性事故的发生。研究运动场馆火灾情况下烟气变化规律,能够更好的指导消防安全设计。以某运动场馆为例,应用火灾模拟软件对其火灾情况下烟气蔓延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常见自然排烟方式对烟气层的高度、温度、氧气浓度、一氧化碳浓度变化的影响,从而为运动场馆防排烟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4.
针对双车道单向行驶高速公路隧道火灾提出三种排烟方案.利用FDS软件数值模拟火灾时各方案对烟气迁移和温度分布的影响,最后优选火灾时的排烟方案.结果表明:三种方案均能起到很好的排烟效果.若不考虑成本及技术难度,组合排烟方式效果最佳;若考虑成本和技术难度,则设置排烟口排烟效果最佳.在实际隧道发生火灾时,应综合考虑决定选取哪一种方案.若选用组合排烟方式,笔者建议火灾时,火源上游仅开启射流风机,火源下游则应同时开启排烟口,这样既节约成本,又能达到目的.  相似文献   
55.
本文报道了关于降低固体火箭发动机喷气羽烟对微波、激光制导信号的干扰和衰减的研究成果——一种少烟HTPB推进剂。它具有低压点火性能良好,燃烧稳定,能提高排气羽烟对微波和激光透过率三倍以上。  相似文献   
56.
为了充分利用锅炉排烟余热,可将船用锅炉通风系统中配备一台燃气涡轮,在高负荷时进入烟囱前的锅炉排烟(即从经济器管束排出的烟气)流经该涡轮时所作的功可带动通风系统的压气机,但在低负荷时压气机需由燃气涡轮和辅助汽轮机联合驱动.经对该通风系统的压气机、燃气涡轮和汽轮机进行有关热力计算,结果表明:在锅炉通风系统中采用燃气涡轮来利用进入烟囱前的锅炉排烟余热,可以显著降低锅炉烟囱排烟的温度和节省蒸汽的消耗量.  相似文献   
57.
建筑中庭排烟性能化设计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火灾烟气控制工程计算方法,设定较适合的火灾场景,对某中庭建筑排烟方式进行性能化分析,得出采取自然排烟方式的可行性建议,并确定了排烟设备的选型、数量和控制方式。  相似文献   
58.
舰载烟幕弹的最佳使用时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激光制导反舰导弹的作战使用过程 ,依据侦察探测的倒立方律及对导弹的捕捉概率 ,探讨舰载烟幕弹的最佳使用时机问题 ,指出应充分利用舰艇 C3I系统的综合信息 ,由舰指挥员负责实施  相似文献   
59.
利用烟密度仪、锥形量热仪研究了阻燃剂对聚氯乙烯燃烧产烟的影响。结果表明,三氧化二锑、三聚氰胺等四种阻燃剂使PVC热解燃烧的产烟量大幅度增加,促进PVC热解燃烧失重;红磷、氢氧化镁等四种阻燃剂对PVC热解燃烧的产烟量及燃烧失重影响较小;硼酸锌使PVC热释放速率峰值降低、质量损失速率减小,热释放速率峰值出现的时间推迟。随着氢氧化镁、十溴二苯乙烷在PVC中含量的增加,其燃烧产烟量减少。氢氧化镁的量对PVC燃烧失重速率和失重量影响明显。三氧化二锑和氢氧化镁混合、十溴二苯乙烷和聚磷酸铵混合阻燃对PVC热解燃烧的产烟影响较小,而三氧化二锑与硼酸锌混合阻燃剂对PVC的燃烧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60.
重点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在视频火灾烟雾探测领域的基本原理、探测算法的研究现状以及技术进展。分析了各个系统及算法的特点,以及相关产品的市场应用,对此领域的发展前景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