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18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王一博  王尚武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06,28(5):119-122 ,132
利用谱方法和FFT技术对Fokker-Planck-Landau方程进行了数值求解,研究了均匀空间条件下粒子在速度空间的分布函数随时间的演化。数值计算表明,所用计算方法能够很好地满足质量、动量和能量守恒要求,计算速度与有限差分方法相比大大加快。  相似文献   
62.
通过对自行火炮油液泄漏故障形式和原因分析,综合考虑系统的工作压力、温度和混入空气量影响,建立了自行火炮油液泄漏量的数学模型。该模型指出了自行火炮液压系统内泄漏量主要取决于系统的温度、压力、液压油的动力粘度、油液的体积模量和热膨胀系数,揭示了泄漏量随工作参数峰值变化的规律,可为自行火炮的油液泄漏检测与定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3.
非平稳数据处理方法与瞬时频率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经验模式分解”(EMD)方法,任何复杂的数集都能够被分解为有限且通常数量较少的“本征模式函数”。“本征模式函数”产生瞬时频率,最终结果表示为H ilbert谱规定的能量-频率-时间分布。应用“经验模式分解”方法表示自然现象中的传统非线性平衡系统及其数据的数值结果,同时给出实例展示了这种新方法的作用和效果。这种方法阐明了能量-频率-时间分布,进一步显示出对非线性非平稳系统的处理效果———精确化、形象化和可视化。  相似文献   
64.
利用自学习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全局寻优能力克服梯度下降法过分依赖初始解,易陷入局部极值的缺点,从而提高梯度下降法的优化性能。以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为前向模型,基于自学习粒子群与梯度下降混杂的反演方法用于漏磁缺陷轮廓重构中。实验结果表明,该反演方法重构的缺陷轮廓比较准确,且在漏磁信号存在噪声的情况下,重构结果到与实际轮廓相近,并具有一定的噪声鲁棒性。  相似文献   
65.
描述了基于WindowsCE的嵌入式漏磁检测仪总体结构设计,介绍了WindowsCE下设备驱动程序模型,并结合$3C2440A处理器的ADC驱动程序设计,详细阐述了基于Windows的流接口驱动程序的设计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设计的ADC驱动程序高效可靠,可以为开发类似设备驱动程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6.
为了解决基地油库压缩机组温度变送器法兰根部焊缝泄漏问题,采用照相、无损检测、化学成分分析、金相分析、显微硬度分析、扫描电镜观察与能谱分析等方法,对失效法兰进行失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法兰焊缝根部泄漏系焊缝未焊透和存在夹杂物所致,并因外应力作用而在熔合区马氏体区域沿晶扩展,导致角焊缝最终脆性断裂。结合现场实际情况,提出防止发生类似事故的建议。  相似文献   
67.
该方法将传递函数方法与传统的随机摄动分析理论相结合 ,将随机场作Karhunen Loeve正交展开 ,对静态随机梁结构进行了分析 ,并计算了其可靠性指标。这样一来克服了传统的有限元数值方法计算量大的困难 ,确立了随机梁结构分析的一种解析方法。  相似文献   
68.
作者设计了一种煤气泄漏报警装置,并把它的工作原理移植到潜艇消氢系统的设计中,将原来用于手工检测、分散消氢的消氢过程改造成自动检测、集中消氢的自动控制过程,达到了减轻艇员劳动强度,大大提高测氢与消氢的及时性与准确性的目的。实艇的初步试验表明,系统设计是成功的,存在的某些问题需要依靠潜艇修理时才能解决。  相似文献   
69.
本文针对使用8088汇编语言实现基2FFT 的难点,就旋转因子的求取、比例系数的选择、16位乘积的获得以及运算溢出等问题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法,并给出了具体程序.从而,可使 FFT 运算速度较单纯运行相应的高级语言程序提高20倍左右.  相似文献   
70.
本文在分析讨论计算机房静电危害的基础上,对计算机房地面泄漏电阻、人体峰值电位和人体静电电荷的衰减进行了现场测试,指出机房中存在的静电隐患,并提出了具体的防静电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