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为了研究空间系绳系统展开过程中末端星的姿态运动,采用第二类拉格朗日方程建立系统展开及末端星角运动的数学模型,分析展开阶段末端星的姿态动力学特性。建模时将系绳末端连接的母星与子星视为尺寸不可忽略的刚体,且母星质量远大于子星质量,系绳视为有质量的刚性杆。利用该数学模型可以分析系绳系统的展开过程,研究影响末端星姿态运动的主要因素,包括姿态角初始扰动以及末端星动/静不对称性。仿真结果表明,系绳展开时末端星姿态角初始扰动及动静不对称性可能会导致姿态角失稳,出现系绳缠绕星体的情况。仿真结果可以为展开阶段末端星姿态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2.
考虑到操作的简单性且实际执行搜索任务时搜索力不是无限可分,将连续空间的搜索问题转换为离散空间的最优搜索问题。通过划分网格,将连续的目标位置分布离散化。根据最优搜索理论,提出了单个无人水下航行器的准最优随机搜索方法,较好地逼近理论最优值。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无人水下航行器编队的3种协同搜索方法:集中最优搜索、分散最大概率搜索和准最优搜索。最后通过实例仿真,得出了编队准最优搜索策略的有效性、优越性和可操作性。此方法将对无人水下航行器编队的战法研究具有参考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3.
采用劳斯稳定判别法,结合某旋转弹的实际控制结构和弹体特性,对不同控制结构对静稳定度适应程度进行了分析,重点研究了不同的控制系统回路结构对弹体稳定特性的适应能力,为旋转弹控制系统设计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参考。  相似文献   
64.
对双基地制导雷达距离解算精度进行系统仿真,针对在基线附近无法高精度定位的问题,介绍了利用多站距离信息数据融合算法。通过多站定位和数据融合,仿真结果表明这种优化算法可获得较高的距离解算精度,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基线附近距离定位精度,提高了系统的定位性能和抗干扰能力。  相似文献   
65.
静态评估方法利用标校系统模拟目标回波信号,检验雷达系统对于固定RCS目标的最远探测距离。动态评估方法根据动态校飞时目标运动参数,估算目标RCS和回波信号强度,推算出雷达系统的最小检测信号能力。两者相结合的方法可以使得雷达威力评估结果更加科学可信。  相似文献   
66.
任务空间概念模型是现实世界军事知识的第一层抽象,是仿真系统开发的业务基础。所以任务空间概念模型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仿真系统的质量,任务空间概念模型自身的VV&A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任务空间概念建模本质上看是军事领域的知识表示或者需求描述,定性描述占主要,定量成分非常少。因此,传统的通过分析输出数据的方法不能适应任务空间概念模型的特点。概要介绍了任务空间概念模型建模,并且提出了从专家法、静态校核机制、概念执行机制三个角度来考察模型质量的思路。  相似文献   
67.
本文在评述人体静电电位测试方法的基础上,指出目前人体电位测试仪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测试原理,并研制成 ZPD 型静电测试仪器,用此仪器在弹药防静电危害的现场试验中,测量到人体最高静电电位可达60kv 左右.  相似文献   
68.
研究离散线性随机系统在方差约束下的综合控制设计问题,即设计期望的静态输出反馈控制器,使闭环极点位于单位圆内的一个环形区域内。同时,每个稳态状态方差都满足给定的上界约束,从而使闭环系统具有良好的稳定特性和动态性能。本文利用修正的代数Lyapunov方程,推导出控制器存在的充分条件和解集刻划,并提供了说明性的数值算例。文中所得结果具有形式简洁、易于工程实现的特点  相似文献   
69.
面向返回编程(return oriented programming, ROP)攻击是网络攻击者突破操作系统安全防护、实现漏洞攻击的一种主要手段,ROP链是ROP攻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检测网络流量中的ROP链,提出了一种能自动提取ROP链特征、具有良好泛化性能的智能检测方法。该方法采用顺序抽取的方式将被测流量分成多个序列,利用滑动窗口和数值量化将输入的一维流量数据转换为二维特征向量,基于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实现对ROP链的检测。不同于已有的静态检测方法,该方法不依赖程序内存地址的上下文信息,实现简单、部署方便,且具有优异的检测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模型最高准确率为99.4%,漏报率为0.6%,误报率为0.4%,时间开销在0.1 s以内,对真实ROP攻击流量的漏报率为0.2%。  相似文献   
70.
强电磁冲击环境的核心执行机构是线圈,除保障强磁环境发生线圈的电磁特性外,还须确保线圈支架具有充足的机械特性。在完成对线圈磁电设计的基础上,根据线圈的三维结构图、材料配置、质量分布、各零部件之间连接方式以及线圈固定方式等,建立线圈支架结构整体系统有限元计算模型,对线圈支架系统进行静力、稳定性数值计算分析,并校核联接件强度,为线圈支架结构提供参考依据。对实用大型强磁冲击系统所用线圈整体的力学结构进行设计分析,应用背景较新,且仿真计算过程严格按照实际搭建尺寸进行,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为后续搭建强磁环境发生装置提供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