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41.
为了研究空间系绳系统展开过程中末端星的姿态运动,采用第二类拉格朗日方程建立系统展开及末端星角运动的数学模型,分析展开阶段末端星的姿态动力学特性。建模时将系绳末端连接的母星与子星视为尺寸不可忽略的刚体,且母星质量远大于子星质量,系绳视为有质量的刚性杆。利用该数学模型可以分析系绳系统的展开过程,研究影响末端星姿态运动的主要因素,包括姿态角初始扰动以及末端星动/静不对称性。仿真结果表明,系绳展开时末端星姿态角初始扰动及动静不对称性可能会导致姿态角失稳,出现系绳缠绕星体的情况。仿真结果可以为展开阶段末端星姿态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2.
飞机静电起电放电机理及带电极性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飞机上的静电来源主要包括:沉积颗粒的摩擦起电、发动机引擎燃烧产生的等离子气体起电、穿越带电云层时的感应起电、对流起电和雨滴等粒子的破裂起电等。当机体上电压达到周围介质的放电电压阈值时就会放电,这些放电产生的电磁噪声对导航和通讯都会造成干扰。飞机放电机理主要包括电晕放电、绝缘材料与金属之间的流柱放电和相邻未焊接金属间的火花放电。在实验室内通过对不同物质进行摩擦起电试验和发动机尾气喷射起电实验,得出不同起电方式的带电极性。  相似文献   
143.
一种防空自动化系统效能的模糊综合评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防空自动化系统的组成,给出了防空自动化系统效能的指标体系,并通过分析防空自动化系统静态效能和动态效能的关系,运用模糊综合评估和系统性能评价等级划分的方法,在防空自动化系统静态效能评估的基础上,研究了防空自动化系统的动态效能,提出了一种静态效能与动态效能相结合的防空自动化系统模糊综合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144.
基于常用的多带滤波器组的紧支撑性及FIFO(First-in First-out)缓存技术提出了一种具有低内存需求的通用树状多带滤波器组(Tree-structured Filter Bank,TSrS)的实现方法SBFB.该方法具有两大特点:(1)生成与全局变换法相同的子带系数,但是内存需求大大减小且仅与图像宽度及采用的TSFB相关;(2)在FIFO缓存中直接生成父子树(Parent-children Tree,PCT).基于PCT的编码器可直接对位于缓存中的PCT进行编码,而无须在SBFB与编码器之间引入中间缓存.通过分析TSFB的各分解层中的数据流,给出了样本点与子带系数之间的时序关系,并且使用该关系从数学上严格证明了SBFB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45.
ABSTRACT

While the study of organised violence is considered essential to understanding the history of the West, and accordingly imbued with various layers of meaning and remembrance, war is widely regarded as inimical to the modern nation in Africa and stable development more broadly. Using examples drawn from primarily from East Africa, this paper considers the ways in which warfare in the deeper (‘precolonial’) past has been framed and envisioned in recent decades, in particular by governments whose own roots lie in revolutionary armed struggle and who began life as guerrilla movements. While in some cases particular elements of the deeper past were indeed mobilised in pursuit of contemporary political goals, in many other scenarios histories of precolonial violence were beheld as problematic and unworthy of remembrance. This paper highlights the paradox and ambiguity which has attended the memory of key aspects of Africa’s deeper pas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