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18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1.
2009年,Tu和Deng在一个组合猜想成立的基础上,构造了同时具有最优代数免疫性、最优代数次数和高非线性度的一类偶数元布尔函数.这类函数被称为Tu-Deng函数.基于同一猜想,Tu和Deng又构造了同时具有次最优代数免疫性、最优代数次数和较高非线性度的一类偶数元的l -阶弹性函数.通过研究由Tu-Deng函数导出的两个布尔函数的级联的密码学性质,在Tu-Deng猜想成立的基础上,给出一类奇数元的1 -阶弹性布尔函数.这类函数同时具有次最优代数免疫性、最优代数次数和较高非线性度.  相似文献   
12.
讨论了某型航空电子设备的数据记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主要探讨了此系统的软、硬件开发 ,系统组成及其信息流。系统采用了 ARINC4 2 9总线和并行总线 ,将各个子系统连接起来 ,实现数据的综合处理、综合控制、综合传输 ,在实际应用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翟东航  张娜  段慧娇 《国防科技》2017,38(2):105-110
提出互联网+时代军队院校面临与军队新型作战能力培养有关的国家安全时代课题,从整合新媒体网络资源、依托校园文化平台、构建国家安全教育体系三方面进行了对策分析,重点探索与新军事变革密切相关的"文化安全、军事话语传播、地缘政治"等议题,以学术活动的顶层设计将国家安全教育融入军事院校学员具有中国特色的军事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4.
由于不确定数据流应用的出现,给传统的精确、静态数据环境下的多维建模带来了巨大挑战。针对不确定数据流动态、无限和不确定等特征,提出了一种不确定数据流多维模型。该模型中引入了不确定对象来描述不确定事实元组,并且通过定义时间维度的层次时间窗口,很好地反映了数据流的动态性和无限性,最后还对此多维不确定数据流模型的基本代数操作和分析代数操作进行了形式化定义,为不确定数据流多维查询与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16.
在夹杂理论的基础上,采用用自洽法导出了含分布夹杂的各向异性弹性体的本构关系和有效弹性模量的细观力学表达式。本文得到的公式不仅可以处理含缺陷和损伤的材料的有效弹性模量,而且还可处理诸于纤维复合材料等各向异性材料的理论及有效弹性模量,从而为建立材料细观结构与宏观性能之间的关系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在移动通信中,为了满足高动态终端对接入的高要求,设计了一种带有优先级的随机预约/按需分配相结合的MAC协议RRDAMA-P(random reserve/demand assignment multiple access protocol with priority),并利用Opnet软件进行了建模仿真,仿真结果表明,RRDAMA-P协议不仅可以满足终端的优先级要求,而且实现了更好的吞吐量和时延性能。  相似文献   
18.
流体系结构技术发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流计算模型为基础的流体系结构,是面向未来的单片上集成超10亿只晶体管和上千ALU时代的新型体系结构,正成为微处理器体系结构研究关注的前沿焦点之一.首先分析流计算的背景;总结现有的具有代表性的流体系结构,并对它们的结构、执行模式、并行性、片上存储使用方式和应用目标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然后归纳流程序设计及其环境,讨论当前流编译研究的热点方向;最后探讨流处理器设计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根据地空导弹武器系统作战效能评估仿真的粒度,提出了一种实用的空袭目标流简化仿真模型.首先,介绍了用到的两个坐标系:地心直角坐标系和站心地平直角坐标系.然后,针对仿真任务需求,建立了目标水平距离估算模型、目标航迹计算模型、载机发射空地导弹(反辐射导弹)时刻判断模型和空地导弹(反辐射导弹)弹道模型.最后,根据模型的仿真应用,给出了仿真示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Following the terrorist attacks against the US in 2001, the Bush administration reaffirmed the Dover ban, the policy that prohibited press coverage of military coffins arriving at Dover Air Force Base from conflicts abroad. Conventional wisdom holds that the Bush administration enforced the ban in the hope of maintaining public support for the wars in Afghanistan and Iraq. This understanding, though, is incomplete. If the Dover ban were enforced only in response to eroding public opinion, then other coalition states would have responded likewise to this shared incentive. I argue instead that maintaining public support is only one factor among many that led the US to uphold this policy. In addition to considering the influence of factors such as perceived media bias and casualty aversion, I focus on necropolitics and the related impetus for governments to regulate the observation of death. Through this interpretation, part of the American response to the involuntary loss of sovereignty on 9/11 was to exercise control over the observation of death by enforcing the Dover ban. Through comparing the press policies of the US, the UK, and Canada, I show that the necropolitical blow to sovereignty that only the US experienced triggered a repressive policy that only the US was able to mainta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