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8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张彦  郑毅  陈琳 《防化研究》2007,(3):28-34
介绍了国外经典的核爆炸放射性沉降模式,包含了DELFIC、WSEG系列、KDFOC系列、SEER系列、DNAF系列和EM-1。同时列举了各种模式在主要物理过程中的区别,包括了云的初始化、粒子分布、沉降机制,放射性活度和剂量率的转化、放射性衰变和传输过程。最后简述了目前核爆炸放射性沉降模式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原位反应电火花沉积TiN陶瓷增强相的工艺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TC4钛合金为电极,氮气作为反应气和保护气,在45钢表面原位反应生成含TiN的沉积层。对电压、电容、频率、转速和比沉积时间5个沉积层厚度影响因子,各设4个工艺水平,进行正交试验,研究多项工艺参数同时变化时沉积层厚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选用电容为120μF,输出电压145 V,比沉积时间3 min/cm2时可获得综合质量最优的沉积层。电火花反应沉积层与基体形成冶金结合,沉积层均匀致密,厚度约为30~40μm,主要由TiN、FeTi和Fe9.64Ti0.36组成。沉积层的弹性模量为183.614 GPa,而纳米硬度达14.039 GPa,是基体的4倍。结果表明:原位反应电火花沉积可有效改善材料的表面性能。  相似文献   
13.
圆柱壳体内 X 射线热击波的二维力学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二维流体弹塑性模型及二维断裂处理方法,研究X射线热击波在圆柱壳体内的传播规律。计算结果揭示了圆柱壳体内热击波的一些二维效应。  相似文献   
14.
通过理论分析及实验,探讨了手工电弧焊焊条药皮中添加金属镁粉的脱硫效果。研究表明:金属镁粉对焊缝金属的脱硫是有较明显效果的。  相似文献   
15.
为进一步研究半导体纳米材料的物理特性,用真空沉积的方法在SiO2基片上制备了纳米InSb颗粒膜。用原子力显微镜扫描样品表面的分析显示,纳米InSb颗粒均匀地分布在SiO2基片表面。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改变镀膜时间,可以得到具有不同颗粒尺寸的InSb纳米颗粒。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金属铜软基底的耐磨、抗蚀能力,采用脉冲激光沉积技术制备了金属铜基底上的多层结构类金刚石保护膜;其中的碳化硅-类金刚石循环层避免了类金刚石膜层中内应力的累积,降低了功能类金刚石层破裂的风险,碳化硅持力层降低了软质铜基底与高硬度类金刚石层的硬度差,金属钛层则使得铜基底与上层碳化硅层牢固结合。实验测试表明,多层结构类金刚石保护膜在铜基底上附着牢固,可通过美军标MIL-48497A规定的重摩擦和国军标GJB150.5A-2009规定的高低温冲击试验,同时能够承受弱碱溶液的腐蚀;摩擦系数低、处于0.093以下,耐磨性能好、2 h摩擦未见磨痕。针对不同金属基底特性改进工艺,该技术可应用于存在腐蚀性环境中机械工具的抗磨保护膜。  相似文献   
17.
为选出合适的辅助离子源进行沉积制备c-BN薄膜,通过对高能和低能辅助镀膜离子源的重要性能进行比较研究之后,在单晶Si基体进行应用制备立方氮化硼薄膜,用红外光谱(FTIR)及光电子能谱(XPS)分析技术,对不同辅助离子源制备沉积的薄膜,进行比较表征,得出结论:低能辅助镀膜离子源,比高能辅助镀膜离子源更适用于制备立方氮化硼薄膜。  相似文献   
18.
提升类金刚石(Diamond-Like Carbon, DLC)膜在被保护基底上的附着能力具有明显的实际应用价值。从微观机理上分析了前期设计的Cu基多层DLC膜有效性的原因。在此基础上,研究了DLC/SiC循环层中两者厚度比例对膜层的附着性能、纳米硬度和耐磨性的影响,以优化结构、进一步提升实际应用所需的膜层性能。纳米划痕和压痕测试结果表明:随着DLC层与SiC层厚度比例的增大,多层DLC膜在Cu基上附着性能逐渐降低,但当厚度比小于2.3时,仍接近厚度400 nm的单层DLC膜在Si基上的附着性能;Cu基多层DLC膜的纳米硬度逐渐提高,同时,耐磨性接近纯DLC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