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48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5 毫秒
301.
无尾式飞行器是飞行器发展的方向,研究无尾式控制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了线性变参数系统的增益调度控制器的设计方法,采用多胞形进行增益调度,提出了一种简单实用的变参数顶点凸分解方法,该方法在保证系统稳定的情况下,确保系统达到最优性能指标.同时还充分考虑了系统的不确定性因素,利用线性矩阵不等式(LMI)对系统进行鲁棒控制器设计,大大减少了计算量以及对系统的约束,设计出了基于LMI的增益调度控制器,通过非线性仿真结果可以看出,该控制器在调节变量变化很大的情况下,使得系统在0.5s内收敛,而且超调量很小,论证了该方法在无尾式飞控系统中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02.
自动驾驶仪作为导弹制导控制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确保导弹在制导飞行中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控性的关键.而变结构控制以其在一定条件下对干扰和参数变化具有完全自适应的突出优点,在自动驾驶仪中已经有了深入的研究和实际的应用.简要概述了自动驾驶仪的设计难点、变结构在驾驶仪设计中的应用进展,然后针对战术导弹滚转通道设计了两种不同结构的变结构驾驶仪,并进行了仿真、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303.
飞机静电起电放电机理及带电极性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飞机上的静电来源主要包括:沉积颗粒的摩擦起电、发动机引擎燃烧产生的等离子气体起电、穿越带电云层时的感应起电、对流起电和雨滴等粒子的破裂起电等。当机体上电压达到周围介质的放电电压阈值时就会放电,这些放电产生的电磁噪声对导航和通讯都会造成干扰。飞机放电机理主要包括电晕放电、绝缘材料与金属之间的流柱放电和相邻未焊接金属间的火花放电。在实验室内通过对不同物质进行摩擦起电试验和发动机尾气喷射起电实验,得出不同起电方式的带电极性。  相似文献   
304.
基于HLA的电子战飞机作战仿真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电子战飞机战术使用方法仿真研究主要采用功能级仿真的方法,以雷达方程和干扰方程为理论基础,围绕侦察接收机和干扰机部分功能或部分工作参数进行建模,不能满足组建完整的"系统—系统"级作战仿真的要求,同时也达不到信号级建模仿真的精度和逼真度。针对上述问题,采用信号级仿真的方法,根据当前仿真技术的发展以及航空作战对电子战的新要求,提出并设计了基于HLA的电子战飞机作战仿真系统,并对各联邦成员的构成、开发过程以及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最后以一个电子战飞机随队干扰作战仿真为例,系统分析了基于HLA的电子战飞机作战仿真系统的开发过程。仿真结果验证了模型和方法的有效性,可为电子战飞机作战系统作战效能的分析评估提供平台和依据,对于指导电子战飞机的战术使用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05.
ABSTRACT

In 2019, the geostrategic landscape of South Asia significantly changed. A crisis between India and Pakistan involved air strikes across international boundaries for the first time since the 1971 war. Pakistan came close to economic collapse, while India re-elected hawkish Narendra Modi as prime minister in a landslide. These developments, alongside the United States’ efforts to strike a deal to leave Afghanistan and rapidly improving US-India relations, portend new challenges for Pakistan’s security managers—challenges that nuclear weapons are ill-suited to address. Despite the shifting security and political situation in the region, however, Pakistan’s nuclear posture and doctrine seem unlikely to change.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roots of Pakistan’s reliance on the traditional predictions of the nuclear revolution, most notably the notion that nuclear-armed states will not go to war with one another, and argues that this reliance on nuclear deterrence is a response both to Pakistan’s security environment and to serious constraints on moving away from nuclear weapons toward an improved conventional force posture. Pakistan’s central problems remain the same as when it first contemplated nuclear weapons: the threat from India, the absence of true allies, a weak state and a weaker economy, and few friends in the international system. While 2019 may have been a turning point for other states in the region, Pakistan is likely to stay the cours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