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2篇
  免费   166篇
  国内免费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高T_c超导膜中Nernst效应的存在为研制辐射探测器开辟了新的途径。本文分析了以Nernst效应为基础的高T_c超导红外探测器的工作原理及有关的噪声源。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最佳(n,2,w)二进制等重检错码的存在性问题。对于文[5]中n 为偶数时所得的结论,本文给了一个简练的证明。更为重要的是,利用以上方法,作者证明了文[5]中关于n 为奇数时的一个猜想。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固体火箭发动机药柱在长期贮存过程中,由于温度载荷谱的变化所引起的力学响应。基于粘弹性积分蠕变型本构关系,推导了能分析粘弹结构的热载荷的有限元模型,并用它分析了梁、厚壁圆筒与真实固体火箭发动机的热应力问题。  相似文献   
4.
本工作研究了在LY12表面用等离子喷涂氧化锆隔热涂层的热传导性能和抗热震性能及气孔率对这些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所选择的最佳工艺参数和厚度下,涂层具有良好的绝热性和抗热震性。  相似文献   
5.
炸药热安定性的快速评定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量气法和热分析法评定炸药热安定性的问题,提出把由一条DSC曲线测得的热分解动力学参数引入热平衡方程,以数值模拟方法计算出炸药在一定环境温度下的热爆炸延滞期,并据此判别炸药热安定性的观点和方法。经实验验证,该方法快速、准确。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全电子安全系统的一般结构模式,分析了其安全性设计的一般特点和可能造成其失效的各种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全电子安全系统的失效故障树,给出了失效概率的定量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聚碳硅烷(PCS)为先驱体,SiC晶须,SiC微粉或C纤维为增强剂,热解转化制得SiC/SiC或C/SiC复合材料,研究其制备工艺过程对材料的力学和热物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CS在1300℃下转化为β-SiC微晶并将未烧结的增强剂网络在一起形成SiC/SiC或C/SiC复合材料。该SiC基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常温和高温机械强度,优异的耐热疲劳和抗热震性能,在1300℃空气中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  相似文献   
8.
多轴数控机床的通用运动学综合空间误差模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了一种适用任意结构多轴数控机床的新通用运动学综合空间误差模型。该模型包含了由于制造、安装、运动控制不精确和刀具、床身、工件热变形以及其它因素引起的初始位置误差与运动误差 ,反应了机床误差的实际变化规律 ,对机床工作区误差适时全补偿特别有效。为了发展该新型误差模型 ,运用了多体系统运动学理论和齐次变换矩阵。最后 ,利用所述建模理论和方法 ,给出了 3轴立式数控机床的空间误差模型表达式 ,并分析了其 36种误差成分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9.
励磁突变对无刷励磁同步发电机整流系统负载电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无刷励磁同步发电机整流系统突加/突卸励磁时的过渡过程,得到了影响负载电流上升和下降时间的主要时间常数,并对理论分析结果进行了仿真和实验研究,仿真结果与理论分析吻合良好.实验波形所反映的变化趋势亦与仿真及理论分析结果较为符合.  相似文献   
10.
We study a stochastic inventory model of a firm that periodically orders a product from a make‐to‐order manufacturer. Orders can be shipped by a combination of two freight modes that differ in lead‐times and costs, although orders are not allowed to cross. Placing an order as well as each use of each freight mode has a fixed and a quantity proportional cost. The decision of how to allocate units between the two freight modes utilizes information about demand during the completion of manufacturing. We derive the optimal freight mode allocation policy, and show that the optimal policy for placing orders is not an (s,S) policy in general. We provide tight bounds for the optimal policy that can be calculated by solving single period problems. Our analysis enables insights into the structure of the optimal policy specifying the conditions under which it simplifies to an (s,S) policy. We characterize the best (s,S) policy for our model, and through extensive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show that its performance is comparable with the optimal policy in most cases. Our numerical study also sheds light on the benefits of the dual freight model over the single freight models. © 2011 Wiley Periodicals, Inc. Naval Research Logistics, 20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