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7篇
  免费   622篇
  国内免费   179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82篇
  2016年   128篇
  2015年   88篇
  2014年   134篇
  2013年   115篇
  2012年   151篇
  2011年   152篇
  2010年   105篇
  2009年   161篇
  2008年   121篇
  2007年   123篇
  2006年   129篇
  2005年   109篇
  2004年   121篇
  2003年   75篇
  2002年   87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91.
The assignment of personnel to teams is a fundamental managerial function typically involving several objectives and a variety of idiosyncratic practical constraints. Despite the prevalence of this task in practice, the process is seldom approached as an optimization problem over the reported preferences of all agents. This is due in part to the underlying computational complexity that occurs when intra-team interpersonal interactions ar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and also due to game-theoretic considerations, when those taking part in the process are self-interested agents. Variants of this fundamental decision problem arise in a number of settings, including, for example, human resources and project management, military platooning, ride sharing, data clustering, and in assigning students to group projects. In this article, we study an analytical approach to “team formation” focused on the interplay between two of the most common objectives considered in the related literature: economic efficiency (i.e., the maximization of social welfare) and game-theoretic stability (e.g., finding a core solution when one exists). With a weighted objective across these two goals, the problem is modeled as a bi-level binary optimization problem, and transformed into a single-level, exponentially sized binary integer program. We then devise a branch-cut-and-price algorithm and demonstrate its efficacy through an extensive set of simulations, with favorable comparisons to other algorithms from the literature.  相似文献   
792.
对于Cerenkov型器件,由高频结构温升引发的热脱附会造成的射频击穿,进而导致输出功率降低和脉冲缩短。基于此,研究了电磁脉冲对高频结构的加热温升效应,推导了高频结构的温升公式,指出了理论公式的适用范围,并给出了数值求解试件温升的方法。以二周期1 MV·cm-1的高频结构为例,进行了温升的数值计算和仿真研究。结果表明,脉宽100 ns的单脉冲对不锈钢试件的温升效应明显高于其他材料。当系统工作在高重频时,电磁脉冲的温升作用可能使金属材料达到气体脱附的阈值从而引发气体脱附形成局部高压。该研究可为高功率微波源中的气体脱附以及射频击穿等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93.
借助于抗扰物联网技术,科技产业能够实现精细化管理、高效化运作。借助现代科技,基于NFC实现抗扰物联网监测系统的研究与设计。虽然我国当前已经逐步构建抗扰物联网通信系统,但其存在着布线难、操作难、数据传输难等阻碍问题,而据分析近距离通信技术构成的两级农业监测信息物联通信方案能够有效解决当前阻碍。因而通过设计Zigbee自组织网络改善系统内的各个模块的数据无线传输;在系统中纳入NFC技术,达到整个系统整体同移动终端的近距离无线传输,针对数据传输在检测中出现的干扰性较强的问题,提出运用捕获算法(PMF-FFT)。该算法融合了部分匹配滤波器和FFT技术,能够实现通信干扰对消除并比传统系统更加节约能源消耗。最终对基于NFC的抗扰物联网监测系统通过实践操作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794.
针对高原航空备件消耗规律难把握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解决低消耗器材消耗预测的方法,利用矩估计把握器材的消耗规律和Monte Carlo仿真器材消耗的数据,找出储备量与满足率之间的关系,预测年平均消耗量。  相似文献   
795.
鉴于坦克作战效能评估中客观存在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提出了基于改进模糊物元分析方法的坦克作战效能评估模型。该模型在构建坦克作战效能评估指标体系基础上,将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计算出的权重有机组合实现综合赋权,并据此建立坦克作战效能的模糊物元分析评估模型。实例分析表明,所提出的模型便于理解,易于实现,兼顾了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评估结果总体反映了坦克作战效能的真实水平,也为其他装甲武器作战效能的科学评估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96.
针对航空肼燃料保障安全评价的复杂性和非线性,提出并建立了基于BP和Hopfield神经网络的动态安全评价模型。在综合分析国内外肼燃料保障安全评价的基础上,针对航空肼燃料保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构建并优化了指标体系,选取前馈神经网络中的BP网络和反馈神经网络中的Hopfield网络建立评价模型。在详细说明了BP和Hopfield神经网络的构建方法后,进行实例验证,并对预测效果进行了比较分析。仿真表明,两种模型都能正确评价安全保障状态。但在收敛速度、联想记忆功能方面Hopfield神经网络优于BP神经网络。将BP和Hopfield神经网络用于肼燃料保障安全评价过程中,具有适用性和可行性,对于航空肼燃料保障的安全建设与安全管理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97.
现代战争以及从"平台为中心"转向以"网络为中心",强调的是通过各类武器平台通过相互之间的协作配合而形成作战网络来实现体系能力。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分析了武器装备体系能力的实现机理,构建了武器装备体系的作战网络结构模型,给出了作战网络结构模型中的节点类型和关系类型,提出了能力环的概念,从作战网络结构的角度对武器装备体系的整体能力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具体算例。  相似文献   
798.
光流的测量是视频序列处理和视频挖掘中的基本问题。首先简述了光流法的基本原理,即物体亮度不变特性;然后阐述了计算光流的4类算法:微分方法、区域匹配方法、基于能量的方法和基于相位的方法,并对当前主流的能量算法进行了详细探讨;最后对各种光流算法的评测方法与测试集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799.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网络作战能力评估问题进行了大量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很多重要成果,但是缺乏对该领域研究现状的归纳与总结。网络作战能力评估主要涉及指标体系构建、指标权重确定以及评估方法的选择,归纳了3种网络作战能力评估指标体系构建方法及划分角度,并进行对比分析;梳理了3种评估指标权重确定方法,并对其特点进行总结;介绍了几种常见网络作战能力评估方法。为组织网络作战能力评估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800.
根据目前网络抗毁性研究中指标单一、网络无权等不足,针对航空网络的特点,以流量为边权,提出了一种多指标的航空网络抗毁性评估方法。基于网络吞吐量、相似权网络流量、节点相邻边权重分布分别构建了鲁棒性度量、网络效率度量、网络适应性度量。最后通过建立西北地区航空网络进行仿真,结果表明:西北地区航空网络具有与星型网络相似的性能,鲁棒性较差,网络效率较好,咸阳和乌鲁木齐作为中心节点,具有较好的主抗性能。实验结果证明了该评估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