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1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在机载红外搜索跟踪系统被动定位研究中,针对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要求先验的噪声统计及存在系统观测模型线性化误差影响滤波精度的特点,利用两步滤波算法并结合Sage-Husa噪声估计器构建了适用于机载IRSTS被动定位特点的自适应两步滤波算法模型,算法不仅实时在线地估计了观测噪声的统计特性,而且避免了观测模型线性化误差.仿真结果表明,在完全相同的初始条件下,自适应两步滤波算法对目标运动参数的估计结果明显优于扩展卡尔曼滤波,从而提高了机载IRSTS被动定位的精度.  相似文献   
102.
首先运用更新理论研究了激光测距系统漏测点的分布规律,在该系统跟踪目标的角误差为平稳高斯过程的前提下,给出了易于计算的漏测点分布律的显式表示,为求取使不可补漏测点出现概率最小的控制策略提供了一条行之有效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3.
侦察系统是作战指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侦察系统设计,必须根据任务需求,确定关键技术,采用有效的方法手段和安全可靠的工作方式,以便迅速、准确获取战场信息。本文介绍了一个战场目标声识别系统,并提出了解决关键技术与系统功能模块化设计的方案。  相似文献   
104.
本文针对具有树形结构的空间挠性多体系统,建立了Kane 动力学模型。挠性多体系统由任意数目的挠性体或刚体组成,假定铰链点之间具有三自由度相对转动和平动,选取相对平动速度和转动角速度,以及模态坐标的导数为系统的广义速度,建立了系统的最小维数运动方程,所得结果便于计算机自动生成和进行数值仿真。  相似文献   
105.
本文利用一般的离散正交多项式研究了具有2s个时延项离散系统的最优控制问题。文中导出了系统状态和控制向量离散正交级数展开式中系数向量间的关系,然后,将离散动态系统的最优控制问题转化为直接对二次型性能指标中一组系数向量的参数优化问题,并由一组线性代数方程给出了这组最优系数向量的解。最后,还介绍了一个数值例子。  相似文献   
106.
在制冷空调系统中采用电子膨胀阀(EXV)代替传统的热力膨胀阀后,为各种调节控制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前景.作者介绍了模糊控制器的设计及在制冷空调系统中的应用前景,并通过Matlab工具包中的Simulink软件进行模拟仿真,验证了模糊控制器的控制特性.  相似文献   
107.
基于模糊推理规则的舰艇规避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模糊系统理论,给出了声纳报警时鱼雷速度、报警距离等信息不足条件下,舰艇有效规避自导鱼雷的数学模型和决策方法。  相似文献   
108.
网络扩容的一个重要障碍是异构子网连接后的互连管理问题。分区域的一体化管理无疑是一种解决办法。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管理协议细栈(MTS)来构造一体化的区域管理中心(RMC)的策略,这里的 RMC 可实现彼此间的管理通信和互操作,从而也解决了扩容后的互连管理问题。结合正在进行的工程实践,文章还进一步从技术角度上讨论了实现策略。  相似文献   
109.
本文介绍了双基地系统收站自主的定位原理及跟踪算法WMEKF (WeightedModified Extended Kalman Filter),提出了一种对机动目标的自适应跟踪算法AWMEKF(Adaptive WMEKF),并对典型的机动目标航迹进行了计算机仿真。  相似文献   
110.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African Union (AU) to human security promotion in Africa. It contends that human security concerns informed the formation of the AU. Through the efforts of the AU Commission, the African ruling elite and policy-makers have become aware of human security doctrines. Human security ideas have been integrated into AU binding agreements, declarations, decisions and policies. The commission is now in the difficult, yet most important, phase of trying to persuade significant numbers of the African ruling elite and civil society to accept human security as a guiding principle and the desirable norm. Through the African Citizens' Directorate (CIDO), the commission is using indigenous African civil society groups to institutionalise human security doctrines in Africa. The commission faces serious challenges in its efforts to make human security the only security norm. While member states of the AU that have never been comfortable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human security doctrines into the continental integration project are tacitly undermining the CIDO's ability to work with civil society groups to institutionalise the doctrines in Africa, the leaders who enthusiastically supported the integration of human security doctrines into the documents and work of the AU have seemed in recent times to be less resolute in their support of AU Commission's human security wor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