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针对武器装备人机界面操控性难以有效评价的问题,提出人机界面操控易用性的评价指标,利用信息距离对易用性进行分析,并建立武器装备人机界面易用性的评估模型,并通过实例进行武器装备易用性评价分析,为武器装备人机界面操控性设计优化及检验标准的制定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22.
通过碳纳米管的不同表面官能化,构造其与环氧树脂的不同界面。采用动态机械性能分析研究不同表面官能化碳纳米管对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影响;采用摆锤冲击试验研究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韧性。结果表明:与纯环氧树脂相比,氨基化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升高,而羧基化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反而有所下降;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相比纯环氧树脂均提高了近一倍。复合材料性能的这些变化规律主要归因于不同表面官能化碳纳米管与环氧树脂基体间形成了不同的界面。  相似文献   
23.
吸气式太阳能热推进系统进气道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吸气式冲压推进技术是吸气式太阳能热推进技术的基础。如何设计一种性能理想的进气道是吸气式太阳能热推进技术研究的重点。应用稀薄气体动力学仿真常用的直接数值模拟蒙特卡洛算法对两种常见的进气道结构进行仿真分析,得到两种进气道工况下气体的温度、密度、流量系数和速度等参数的分布,并进行对比。通过比较,选择一种性能较好的构型作为吸气式太阳能热推进系统的进气道,从而为后续系统的设计、计算、分析和优化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24.
应用Williams本征函数展开和线性变换求解V型切口端部渐进位移场。将该位移场加入常规等参单元位移模式中,构造双材料V型切口加料单元和过渡单元的位移模式,推导加料有限元方程。建立带V型缺口双材料三点弯曲梁试件和直角界面端平面问题的加料有限元模型,求解有限元方程可直接得到应力强度因子。计算结果与用其他方法得到的数据吻合,验证了方法的正确性,可用于双材料V型切口结构断裂特性计算分析。  相似文献   
25.
粉末涂料聚酯树脂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合成粉末涂料聚酯树脂配方中,着重研究了醇、酸对聚酯树脂玻璃化温度的影响,同时将合成产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合成产品的主要性能指标与国际同类产品相近。  相似文献   
26.
在合成粉末涂料聚酯树脂的配方中,重点研究了催化剂、抗氧剂、酸值、醇的损失对聚酯树脂玻璃化温度的影响,并将合成产品进行表征,主要性能指标与美国同类产品接近。  相似文献   
27.
为解决求解双材料界面裂纹应力强度因子等断裂参量的困难,在常规单元位移模式中引入界面裂纹尖端位移场,构建加料界面裂纹单元和过渡单元的位移模式,推出了加料有限元方程。采用不同的加料单元和过渡单元配置方案,建立了方形板中心界面裂纹和矩形板单边斜界面裂纹的加料有限元模型,求解有限元方程直接得到应力强度因子,与解析解的结果对比,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可方便地推广应用于界面裂纹的计算分析中。  相似文献   
28.
从钛酸锶钡(BST)相变行为出发,指出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氧八面体中心的Ti4+偏离在零场中氧八面体的位置,可使介电常数降低,并讨论了组分对介电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居里点以上50-100 K的范围内具有介电可调性,并且越接近居里点可调性越强。  相似文献   
29.
安排过渡过程在坦克炮控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论述了坦克炮控系统的基本结构以及数学模型,提出、设计了坦克炮控系统安排过渡过程的控制方法,并进行了数值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法能较好解决快速性和超调量的矛盾问题。并使得被控对象的参数可调范围变大,控制器的鲁棒性增强。  相似文献   
30.
If a declining state has incentives for preventive war, the rising state should have incentives to delay a confrontation until it is stronger. We develop the theoretical paradox and examine the July 1914 crisis. Why did Russia, rising relative to Germany, not adopt a buying-time strategy? We argue that although most Russian leaders hoped to avoid a confrontation, they feared that the failure to support Serbia would lead to a loss of Russian credibility and a significant setback to Russia’s position in the Balkans, one that could not easily be reversed, even with Russia’s expected increase in relative military pow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