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9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51.
论教学过程中的理性思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学过程本来是个理性的实践过程,但是,目前现实的情况确实存在一些非理性的现象和问题,影响教学过程的质量。本文从现实教学过程存在的非理性问题和现象,产生和形成的原因,以及如何进行理性思考和反思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创新性。  相似文献   
452.
通过定义适当的锥,运用锥映射的不动点定理,结合上下解方法,给出了二阶多点边值问题多个正解存在性的判定方法.作为特例,获得了三点边值问题多个正解存在性的判定依据,从而推广了相关文献中关于二阶三点边值问题正解存在性的结果.  相似文献   
453.
超音速微粒轰击是材料表面纳米化的重要手段,性能优异的专用设备是实现这一工艺的前提。为此,采用数值模拟分析的方法研制了超音速微粒轰击喷枪,在距喷枪出口50mm处获得了平均约320m/s的轰击粒子速度;在对机器人选型和控制系统设计的基础上,集成了超音速微粒轰击表面纳米化设备;应用该设备实现了对38CrSi中碳钢的表面纳米化处理,验证了研制设备的性能。  相似文献   
454.
基于水下声场信息的三维航路规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大规模水下复杂战场环境中的航路规划困难的问题。设计了一种以距离值传递法为基础的航路规划方法,该方法以水下声场为主要威胁源,运用三维抛物方程(PE)模型计算水下声场数据,并以此建立三维水下战场环境。利用限制线性八叉树的方法对数据场进行数据分割,从而达到对搜索空间的压缩,最后通过距离值传递法搜索得到最佳航路。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较快的实现了三维声场环境下的不同起始点、多目标寻径,满足一定条件下航路规划要求。  相似文献   
455.
结合当前军事指挥理论的发展,首先概述了C4KISR系统的发展现状,列举了C4KISR 4个重要组成部分的功能作用.其次论述了C4KISR系统与一体化的关系,分析了C4KISR系统集成的一体化实质,指出部队进行信息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要加强整体协同作战能力,寻求全局最优的策略.最后从排队论的角度,对C4KISR系统集成的一体化价值进行了量化对比分析,对比计算的结果显示:实现一体化集成的C4KISR系统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集成前的各单个子系统的各项指标,从侧面揭示了信息化在新军事变革中的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56.
ABSTRACT

There is a great conviction that the International Court of Justice’s ruling in 2002 on the Bakassi boundary dispute between Nigeria and Cameroon, and Nigeria’s decision to obey the ruling may have stopped a fierce inter-state war over the boundary. Indeed, many then ascribed to the whole boundary demarcation process as peacebuilding, disregarding the structural changes marked by the violence of forced migration. This article explores how the boundary delimitation has produced particular sorts of structural violence characterised by state neglect, loss of livelihoods and destitution. Thus, the article argues that although a full-blown war was avoided, the socio-economic conditions of the Nigerian populations on both sides of the border were not adequately considered and guaranteed as part of the peace-building agenda. It further argues that Nigeria, like many post-colonial states with the concentration of developments in major cities, neglects rural and border communities. Thus, the border communities accommodating the former Bakassi residents have further degenerated into ‘ill-governed’ spaces. This article uses structural violence as a framework to analyse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data to provide some deeper insights into the issues of violence being experienced by the local populations living on both sides of the demarcated bord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