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4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2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1.
Strategists and military professionals have previously questioned many of the methodological (theoretical underpinnings, the principles, and rules applied by the discipline) decisions associated with American military strategy, but the direction this essay takes is above and beyond the common methodological rivalries in how we pursue strategic desired future states. To get beyond methodological disputes entirely, we must consider thinking about our thinking as an organization on American strategy. Thus, this article hovers between philosophies, organizational theory, as well as our usually unquestioned belief in something called “strategy”. Questioning things about our basic understanding of the world tends to trigger strong organizational defense mechanisms, for good reason. Critical reflection at deep levels puts our worldview, and our role within it at stake. Nonetheless, as strategic disappointment emerges over multiple complex conflict developments, even the most cherished and guarded choices on how the world ought to work are ripe for critical inquiry. This essay examines the limited single strategic paradigm of the US defense industry and how the latest American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and Army Future Operating Concept (Win in a Complex World through 2030) presents a flawed strategic position. This essay presents valid alternative strategies that operate within different paradigmatic constructs.  相似文献   
612.
多干扰机协同是组网雷达对抗的一种重要方法。针对多干扰机协同中面临的数据传输率、时效性等因素所引起的干扰资源管理问题,建立了基于中心控制协商和公约协商的干扰资源管理模型,并给出了相应的协同算法与仿真。仿真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在组网雷达对抗中均能取得良好的干扰效果及较低的漏威胁目标信号脉冲比例。其中,基于公约的Multi?agent协商在组网干扰资源管理方面具有更好的可行性,其效果优于基于中心控制协商的方法。  相似文献   
613.
针对地面机动目标跟踪过程中的多传感器管理问题展开了研究,设计了一种基于跟踪精度控制的多传感器多目标分配方法。首先,在考虑目标与目标之间、目标与传感器之间和传感器与传感器之间等的多种约束条件下运用基于协方差控制的思想建立了多传感器多目标分配问题的优化模型;接着将等价伪量测的异步融合算法与IMM算法结合,计算各目标在不同融合周期的跟踪精度估计值;最后,以目标的跟踪精度需求为出发点,结合蚁群算法的思想,设计了一种求解所建立的多传感器多目标分配问题的优化模型的算法。仿真结果表明:该管理方法能在确保跟踪精度需求的前提下,根据对各目标跟踪任务的重要程度,合理地调度传感器资源。  相似文献   
614.
This second part of the review article begins with a definition of military power, when and how it should be used. From a large number of authors, “moral forces” are linked to “codes of conduct”, and the fundamental understandings about the “profession of arms”, based on “fiduciary trust”, “covenanted” service and professional and personal “conscience”. The article covers what authors have written about “culture” and the ethics of “technology” devices and systems, including “cyber” warfare. It concludes with recognition of the increase in ethical sensitivity in this century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a phenomenon, the crises of “identity”, personal, national and global.  相似文献   
615.
多传感器融合系统航迹号管理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目标杂波环境下 ,多传感器探测形成的航迹之间呈现错综复杂的关系 ,多传感器系统融合中心航迹管理成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原有单航迹号分配方法的基础上 ,提出多航迹号分配方法 ,并扩展到立体图航迹号管理方法。尤其是航迹号立体图的引入 ,为航迹管理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16.
针对美国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MD(nationalmissiledefence)的发展现状,重点分析了NMD作战管理系统模型的行为过程以及与其它系统模型的接口关系,设计了作战管理系统的模型体系框架,提出了将系统的行为过程描述和功能描述相分离的建模思路。  相似文献   
617.
对高校考试管理及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教育改革的深入进行,对高校考试管理工作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改进考试管理工作,使之科学化、现代化已经是摆在高校考试管理工作者面前一项亟待解决的课题.本文从当前高校考试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认识,以期给予高校考试管理及改革应有的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618.
群体决策与个人决策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决策对于管理者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它关系到人们能否顺利实现目标.何时采用群体决策或个人决策,取决于三个方面的问题:群体决策和个人决策的效率,群体决策和个人决策的冒险倾向,以及小团体意识.  相似文献   
619.
随着现代军事装备的发展,高新技术装备不断装备部队,作为军队工程技术院校,必须适应这种新形势。介绍和总结了指挥自动化教研室结合我院指挥自动化工程、通信专业的教学实际,以新装备为核心,开展教学和科研学术研究的经验。  相似文献   
620.
证据理论与模糊神经网络相结合的身份估计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重点研究了在数据融合身份估计领域中D-S证据理论与模糊神经网络相结合的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方法。Demp-ster-Shafer证据理论方法是对Beyes决策检验法的推广,证据理论比概率论满足更弱的公理系统,并且在区分不确定与不知道等方面显示了很大的灵活性,但是在基于证据理论的身份估计融合中,基本可信度的分配是一个与应用密切相关的问题,也是实际应用中最难的一步。利用模糊神经网络来处理证据理论中的基本可信度分配问题,并对几种空中目标进行了身份估计数据融合,经计算机仿真实验证实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