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篇
  免费   146篇
  国内免费   1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In many practical situations of production scheduling, it is either necessary or recommended to group a large number of jobs into a relatively small number of batches. A decision needs to be made regarding both the batching (i.e., determining the number and the size of the batches) and the sequencing (of batches and of jobs within batches). A setup cost is incurred whenever a batch begins processing on a given machine. This paper focuses on batch scheduling of identical processing‐time jobs, and machine‐ and sequence‐independent setup times on an m‐machine flow‐shop. The objective is to find an allocation to batches and their schedule in order to minimize flow‐time. We introduce a surprising and nonintuitive solution for the problem. © 2004 Wiley Periodicals, Inc. Naval Research Logistics, 2004  相似文献   
232.
We study a two‐machine flow shop scheduling problem with no‐wait in process, in which one of the machines is not available during a specified time interval. We consider three scenarios of handing the operation affected by the nonavailability interval. Its processing may (i) start from scratch after the interval, or (ii) be resumed from the point of interruption, or (iii) be partially restarted after the interval. The objective is to minimize the makespan. We present an approximation algorithm that for all these scenarios delivers a worst‐case ratio of 3/2. For the second scenario, we offer a 4/3‐approximation algorithm. © 2004 Wiley Periodicals, Inc. Naval Research Logistics, 2004  相似文献   
233.
针对临近空间飞艇,对其内部氦气的自然对流特征进行了数值模拟。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并利用自编的用户自定义函数将外部的温度边界条件导入壁面网格。在不同的稳态条件下,通过对内部氦气压力、温度、速度的分布等流场特征参数的研究,分析了临近空间飞艇内部气体自然对流的运动特性及其影响规律,并对自然对流非稳态变化过程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仿真结果表明,在临近空间环境下,飞艇内部氦气的自然对流,对于内部氦气自身的热交换具有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而对蒙皮受力和结构安全性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234.
平板湍流边界层内气泡流流动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低湍流度水槽里 ,利用片光源显示了平板气液两相湍流边界层内气泡流的流场结构 ,研究了平板安装位置、来流速度、喷气方式等参数对湍流边界层内气泡流的影响 .利用激光测速技术测量了平板水平放置时气泡流最外缘处的水平速度及厚度 .结果表明 :平板喷气减阻的原因在于喷气改变了平板湍流边界层的流动结构 ,抑制了湍流  相似文献   
235.
介绍了基于汇编语言的数据流自动测试工具ADTA(Automatic Dataflow TestFor Assembly  相似文献   
236.
气动光学效应中调制传递函数的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Maxwell方程出发 ,推导了光在湍流中传播的调制传递函数的计算公式。依据折射率起伏相关函数的两种形式 ,计算了光学相位差。根据湍流的动能和动能耗散率输运方程 ,建立了折射率起伏方差的计算模型。最后 ,指出了文中所给公式的适用范围 ,对更好地进行调制传递函数的计算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37.
求解传感器网络最大生存时间的最大流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节能是传感器网络研究的中心问题之一,目的是延长网络的生存时间。因此对于一个给定网络,很自然地关心它的最大生存时间是多少。从网络最大流的角度分析这个问题,给出了求解传感器网络最大生存时间确切值的算法。  相似文献   
238.
采用五阶精度显式混合加权紧致非线性格式求解雷诺平均NS方程;利用多块对接结构网格技术,对30P-30N多段翼型进行网格收敛性研究。在不考虑转捩的情况下,采用SA一方程湍流模型研究混合加权紧致非线性格式与二阶精度MUSCL格式对该翼型压力分布和典型站位速度型的影响,并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采用混合加权紧致非线性格式和SA一方程湍流模型模拟梯形翼高升力构型低速复杂流场,通过对总体气动特性和压力分布的分析,探讨五阶精度显式混合加权紧致非线性格式在低速复杂外形流动中的应用能力。结果表明,对30P-30N三段翼型,采用全湍流模拟方法可以得到较好的压力分布;对梯形翼高升力构型,在附着流和边界层小分离情况下混合加权紧致非线性格式有较好的模拟能力。  相似文献   
239.
红外成像自动目标识别技术研究--计算模型与数据流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外自动目标识别是当前智能化图像处理及应用开发的前沿关键技术,其研究进展与计算机视觉的发展水平紧密相关。人类视觉系统是计算机视觉的原始模型,其视觉感知机理的研究将有助于揭示视觉表象的本质,进而为准确描述图像特征信息提供科学而可靠的依据。主要从视觉感知模型、感知功能模块响应特性、视觉对比灵敏度等方面对视觉感知基本原理加以综合分析,并力图利用这些功能卓越的信息处理机制阐明一种具有普适性的视觉计算模型———目标-背景表征模型。在此基础上,将背景区域感知与目标特征分析相结合,提出了自适应信号检测、目标特征识别和运动轨迹跟踪的层次化数据处理流程,从而为红外自动目标识别技术提供一条新的探索途径。  相似文献   
240.
针对低雷诺数壁面约束流动中皮托管测速误差产生的两大主要影响因素——剪切速度与近壁效应,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技术分别对其进行数值模拟,并研究各自引起的误差变化规律。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虽然剪切速度引起的流线偏移规律与相关文献结论基本一致,但是数值结果预测的流线偏移量并不是一个渐近函数;近壁距离在5倍管径即出现较为明显的测量误差,并且发现近壁距离在1倍管径处出现误差的非单调性变化。最后通过将数值模拟结果与现有的修正方法进行对比,提出了更为合理的修正方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