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1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31.
针对超声波金属熔体处理机因高温金属熔体的传热而产生的温度快速升高问题,采用ANSYS/FLOTRAN CFD对处理机进行了流场和温度场耦合分析,得到了不同冷却气流量下的换能器温度分布。同时,采用流-固/热耦合共轭传热问题求解方法得到了冷却腔内流固界面的对流换热系数,避免了试验测试的困难,为超声波金属熔体处理机的散热和冷却提供了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32.
本文针对舰用主锅炉管子根部存在早期烟灰腐蚀问题,就应用刷镀技术将管子根部施镀防护层进行了多方面研究。为了能在实舰锅炉上试验与应用,我们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室试验,对其镀层进行优化、检验,并结合某舰进厂中修对其主锅炉最容易产生腐蚀穿孔失效的部分管子实施刷镀,安装后使用近一年的情况表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3.
本文介绍了八十年代末出现的超音速等离子喷涂系统,分析了稳定集聚的高热焓、超高速的超音速等离子焰流的形成机理及其对喷涂颗粒的作用,比较了超音速等离子喷涂与常规的大气等离子喷涂的陶瓷涂层的质量,指出超音速等离子喷涂是一项用于获得高质量的陶瓷涂层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34.
金属管状丝材是热喷涂领域中的一种新型材料.本文对电弧喷涂含稀土元素的Fe—Cr—Ni营状丝材的涂层结合强度、相对耐磨性、显微硬度等机械性能进行了研究,并利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及能谱等分析方法研究了涂层的形貌、成分和相组成.  相似文献   
35.
运用分子振动光谱、红外涂层模型和红外吸收系数迭加性等理论,对所选择的粘合剂、颜料和填料及其配制成的远红外涂料进行了详细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该种涂料是一种在8~12μm波段具有较强吸收性能的远红外涂料。  相似文献   
36.
本文介绍了一种结构紧凑,安装在阳极座中,测量真空二极管内阴阳极间电子束流的同轴分流器,经定标此分流器的电阻为ZmΩ,响应时间为3.2ns。已用它测量81-7M-01强流相对论电子束加速器二极管的电子束流,测得的束流强度为90kA左右。此同轴分流器结构简单,易于使用,在研究阴阳极的材料和形状对二极管束流的影响等方面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7.
采用有限元计算方法研究了在4点弯曲载荷作用下,残余应力、涂层与基体的弹性模量比(简称弹性模量比)对涂层/基体材料界面能量释放率及其相角的影响。结果表明:能量释放率随着残余拉应力、弹性模量比的增大而增大;能量释放率中的相角也随着残余拉应力的增大而增大,但并不敏感,其随着弹性模量比的增大而减小。研究结果可为评价涂层/基体材料界面结合性能提供理论依据,有助于深化对涂层/基体材料界面结合性能的认识。  相似文献   
38.
马淑雅 《现代防御技术》2012,40(1):48-51,94
就防热材料选材、设计,主要是涂层设计原理和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的一些问题浅谈了一些体会,对变密度非稳态的、有机/无机杂化防热涂层材料的热导率计算等参数辨识方法原理作了初步探讨,还介绍了几种热防护涂层(TPC)的性能、应用情况和防热效果.  相似文献   
39.
研究开发了一种FeCrBSiMnNbW新型喷涂粉芯丝材,并采用自动化高速电弧喷涂技术在镁合金基体上制备了FecrBsiMnNbw非晶纳米晶涂层。对Fe基非晶纳米晶涂层和传统的3Cr13涂层的组织结构、力学性能以及油润滑条件下的摩擦学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与3Cr13涂层相比,铁基非晶纳米晶涂层组织更加致密,孔隙率低,具有相对较高的硬度和拉伸结合强度;形成了非晶相和纳米晶相组成的复合结构,使得涂层具备更好的摩擦学性能。  相似文献   
40.
Zn-Al—Mg-RE高速电弧喷涂工艺过程的氧化行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高速电弧喷涂工艺制备Zn-Al-Mg-RE防腐涂层的氧化行为,通过XRD、SEM和EDS试验探究了喷涂工艺对该涂层氧化物的组成、含量及其形态的影响规律,并测试了涂层的中性盐雾腐蚀性能。结果发现:该涂层具有典型的层状结构特征,在相互叠加的扁平颗粒之间有很薄的氧化物膜,同时在扁平颗粒的内部也非均匀地分布着富氧化物区,XRD显示这些氧化物主要为ZnO2和尖晶石结构的ZnAl2O4与MgAl2O4等。分析认为:喷涂时液态金属熔滴在高速气流剪切力作用和反应热梯度作用下,加剧了Zn-Al-Mg-RE熔滴的氧化,这些交错分布的氧化物对合金相产生了较好的屏蔽效果,从而提高了涂层的耐蚀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