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9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2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针对传统规则格网数字高程模型地形特征线提取方法中存在阈值难以定量调控、连接方式无法自适应调整以及地形特征线类型不完整的问题,将滚动球变换模型应用于不规则三角网数字水深模型(triangulated irregular network digital depth model,TIN-DDM)地形特征线的自动提取,在构建临界滚动球半径关联的地形特征点定量识别判定准则基础上,引入地形形态边界点概念,采用逆向工程的建模思路,建立了以剖分单元为基础的地形特征线自动提取模型,结合地形类型判定准则的多尺度表达特性及顾及水深数值的地形特征优化模型,提出了可多尺度表达且类型完整的地形特征线自动提取方法。试验结果表明:相比于经典地表流水模拟方法,该方法可实现完整、连续且细分的TIN-DDM地形特征线自动提取及多尺度表达,且提取的地形特征线具有更高的地形重构精度。  相似文献   
72.
本文讨论二阶微分方程的两点边值具有模糊不确定性时 ,运用模糊仿真原理和差分方法 ,求其边值问题的数值解法。  相似文献   
73.
提出了一个在有界区域内求对已知各障碍物的最大避障圆问题。首先给出此问题的数学描述,然后分析了当有界区域为圆域,并将各障碍物看成一个有限点集时,避障圆的基本性质,从而得到一种求最大避障圆的有效算法。  相似文献   
74.
总结了冲激电源作用于动态电路后初始值求法的一些常见算法。针对这些算法的不足,论述了一种新的算法。  相似文献   
75.
关于细鞍点与细焦点的一般变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各种变换在平面多项式系统的定性研究中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对鞍点量和焦点量计算时常用的变换进行研究,得到了两类把细鞍点化为细焦点的一般变换,并利用其中的一类推导出了不含二次项的三次系统的鞍点量和可积条件。  相似文献   
76.
介绍了在图形处理中,利用面向对象技术实现的平面图形对象拾取算法。与传统的以大量图像信息的存储为基础的位图存储方式下的图形对象拾取算法相比,本算法不但包括单个图形对象的拾取,而且也探讨了在复杂的图形组合下,如在图形重叠与覆盖的情况下进行多个图形对象拾取所需解决的算法难点。本算法对提高图像信息的存储效率和图形对象拾取的质量,对图像科学与面向对象技术的发展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77.
信息化战场反装甲目标层出不穷,指挥员决策难度增大。针对反装甲目标信息的复杂性,应用模糊多属性决策理论,提出坦克分队进攻战斗中敌反装甲目标战场价值评估的方法。并通过确定各决策因素指标值和计算加权值,构建价值评估多属性决策模型,快速有效地确定分队本级范畴内的敌反装甲目标的战场价值,有利于分队指挥员迅速果断地实现其作战指挥决策。  相似文献   
78.
研究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训练修改权值的加权M距离法用于雷达信号的识别,通过仿真试验验证了此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79.
依据白噪声小波变换性态与信号奇异性相比具有显著不同的特点,在大尺度下设置阈值,去掉噪声信号而保留图像细节信号引起的模极大值点。在阈值设置问题上,采用自适应阈值的方法,克服单一阈值不能在每级尺度上将信号与噪声作最大分离的缺点。实验表明,与单一阈值去噪方法相比,该方法不仅可以保留图像边缘信息,而且能提高去噪后图像的峰值信噪比2~5 dB。  相似文献   
80.
长期以来,中国经济理论界绝大多数人受传统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束缚,对剩余价值范畴存在错误认识。笔者以马克思的有关经典论述为依据,结合经济生活的实际,对传统剩余价值范畴进行深入思考,在此基础上重新探讨剩余价值的科学范畴,以澄清人们的模糊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