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篇
  免费   85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251.
研究了非壅塞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的工作特性。研制出了能量高、燃速高、燃速压强指数高、低压燃烧性能好的铝镁贫氧推进剂配方。采用连管式试验与数值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对非壅塞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性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252.
介绍了现有的柴油机技术状况评估方法,分析了这些方法的局限性和支持向量机在处理小样本、非线性、高维数等方面的优势。提出了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柴油机技术状况评估模型。确定了能够表征柴油机技术状况变化的特征,并通过实车试验提取这些特征;构建了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柴油机技术状况评估模型,并对部分试验车辆柴油机进行了评估。结果证明:支持向量机在装甲车辆柴油机技术状况评估中的应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53.
应用Matlab对柴油机示功图修正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Matlab环境下对试验测取的示功图进行了修正处理,包括消除通道效应、上止点修正及压力的标定,并根据修正前后的示功图计算了放热率,计算结果表明所用修正方法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254.
根据扩大的Zeldovich理论建立了计算燃油喷射汽油机NOx排放量的双区模型,介绍了NOx排放量的计算方法,分析了点火提前角、过量空气系数、进气压力、进气温度和气缸壁温度等因素对NOx排放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双区模型是一种简便而有效的模型.  相似文献   
255.
建立了液体火箭发动机预燃室内气氢气氧射流燃烧过程的数学模型,包括燃烧过程控制守恒方程、湍流流动方程和湍流燃烧模型,以及求解控制方程所需的辅助关系式;给出了模拟射流燃烧过程的数值方法。对于给定的预燃室结构型式和尺寸,研究了喷嘴构型和氧的喷射方式对化学反应流场和燃烧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喷嘴构型和氧的喷射方式对流动过程和燃烧性能都有影响,且喷嘴结构的影响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256.
对不同使用摩托小时的坦克柴油机的加速、减速时间进行检测和分析,利用Bayes Bootstrap模拟统计方法对转速特征值进行处理,获得了更准确的特征分布.采用动态聚类方法对样本特征进行分类,实现了对柴油机加速性能和气缸气密性的等级评价.  相似文献   
257.
为综合预测装甲车辆发动机使用寿命,应用相关性分析构建发动机使用影响因素指标体系,进行指标权重计算.提出并应用权重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定量评价装甲车辆发动机使用状态,定义并计算发动机使用条件修正系数,得到发动机使用影响因素指标权重集,以及不同使用条件下发动机使用寿命预测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258.
在组件化建模与仿真领域内,基于BOM规范的组件建模与仿真环境KD-SmartSim得到了广泛应用,它通过RTI实现了组件仿真系统的并行运算,但是其运行性能较低.讨论了KD-SmartSim系统存在的不足,在继承其基于BOM规范组件建模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支持组件并行化计算的结构,设计了SPMD运行模式的并行组件仿真引擎...  相似文献   
259.
建立了主机气囊隔振装置对中姿态响应线性化模型.在此基础上,将系统的对中可控性问题转化为对多元二次函数极值的求解问题,系统的各种故障模式对应不同的约束条件及目标函数.对几种典型故障下系统的对中可控性进行了仿真分析和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证明了该分析方法的有效性及准确性,其分析结论可为气囊隔振系统优化设计、可靠性分析等提供理论...  相似文献   
260.
装甲车辆发动机智能化控制冷却系统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国内外装甲车辆冷却系统的现状及智能化控制冷却系统的特点,介绍了国内装甲车辆智能化控制冷却系统的研制进展,对比国内外智能化控制冷却系统,提出了我国装甲车辆智能化控制冷却系统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