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军队的供给标准不应该是凝固不变的。它必须具有一定的弹性。因为,随着国家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价格体制将逐步地进行调整。从总体上看,我国的价格呈逐步上升的趋势,同时适应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形势,部队大部分物资供应,要从市场上采购,因此,在制定具体的供应标准时,应根据市场价格的升降状  相似文献   
2.
列宁在论述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战斗友谊时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古代传说中有许多非常动人的友谊的故事。欧洲无产阶级可以说,它的科学是由两位学者和战士创造的,他们的关系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列宁选集》第1卷第93页)  相似文献   
3.
本文阐明借助 HP—9825B 微型机对微带交指定向耦合器进行机助设计的方法。只要输入所要求的耦合度和交指线数目,就直接打印出耦合器结构尺寸。交指数为2时,就简化为普通平行耦合器结构。文中给出了八种介质的3分贝耦合器尺寸。  相似文献   
4.
叶剑英在军事谋略领域给后人留下了极其丰厚和宝贵的精神财富。其精髓,正在于他一贯地坚持“把唯物辩证法正确地运用在军事领域中,作为判断情况、定下决心、指导战争的唯一法宝”。本文以此为切点,探讨了叶剑英军事谋略的主要内容及特色:全面、客观地认识和判断战争;辩证地对待战争局部与全局的关系;依据敌我情况运筹作战行动;善于预见,抓住中心;灵活运用谈判、外交、宣传等手段,化劣势为优势;着眼于特点,着眼于发展。  相似文献   
5.
丁家琪 《国防》2005,(2):75-78
二、毛泽东临终召唤,更促使叶剑英挺身而出,主动与华国锋、汪东兴沟通,统一对“四人帮”斗争的认识1976年9月8日夜晚,毛泽东病危。在京的中央政治局委员们全都赶到中南海毛泽东住地,与自己的领袖作最后的诀别。叶剑英迈着缓慢的脚步,走在队伍前面。当他走到毛泽东跟前时,毛的眼睛突然一亮,轻轻地抬了抬手。可是,人老易激动,叶剑英刚看了一眼领袖,眼里就涌出泪水,视线变模糊了。领袖的召唤,他竟没有察觉。走出病房,他取下眼镜,轻轻地擦拭泪水。这时,护士跑来,对他说:“首长,主席叫您去。”叶剑英立即返回,在病床前弯下腰,轻轻地呼唤:“主席,…  相似文献   
6.
丁家琪 《国防》2005,(4):79-82
四、计划周密,部署严密,行动果敢,未费一枪一弹,一举粉碎“四人帮”面对“四人帮”越来越猖獗的活动,叶剑英、华国锋、汪东兴也进一步抓紧了筹划和决策。1976年10月2日下午,叶剑英到达中南海南船坞汪东兴的住地,再次与汪商谈。两人共同分析了这几天的情况,一致感到形势逼人。原来设想的国庆节后十天动手,看来太晚了。兵贵神速,不能失掉时机,必须以快打慢,乘敌之不及。在商量如何具体解决“四人帮”问题时,两人都不约而同地想到,只能采取果断措施,隔离审查。两人都亲身经历过1971年“九一三”事件后,周恩来在人民大会堂隔离林彪的“四大金刚…  相似文献   
7.
1986年,合众国际社在一篇关于叶剑英的评论中,称叶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领导人。的确,叶剑英元帅的一生艰难曲折,波澜壮阔,充满传奇色彩。他坚定不移的革命信仰,英勇无畏的奋斗精神,百折不挠的战斗品格,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高超谋略和指挥艺术,早在中国工农红军的初创时期,就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告了一种采用最新推出的 HEMT 作为第一级的微波低噪声放大器,分析了它的性能,闸明了其设计思想。最后给出了两个样品的测试结果。  相似文献   
9.
在阿拉伯民间传说中,有一位智慧过人的阿里巴巴,他曾为劳苦群众打开了一座藏有金银的石库,给当地人们带来了幸福。然而,这毕竟是一个传奇故事。如今,在江西萍水河畔的道田村里,真正出现了一个“阿里巴巴”。他就是退伍军人、民兵连指导员吴光明。道田村地处萍水河畔的狮形山下,交通便利,但人均只有3分田,闲散劳力多。前些年,全村人均纯收入不到100元。在这块狭小  相似文献   
10.
江西萍乡下埠乡大陂村民兵王兴国,承包乡办工业陶瓷厂。由于他善于经营管理,使这个濒临倒闭的瓷厂振兴起来,还解决了全村剩余劳力的出路问题。两年来,纯收入达13万多元,上交利润6万多元,个人所得收入7万余元。他富了以后,积极发展乡村公益事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