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夏则长  赵于坤 《国防》2001,(8):10-10
未来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敌将凭借高技术兵器的优势,对我重要目标和生命线工程,实施连续不断的突袭,以彻底瘫痪我防御体系,摧毁我战争潜力,制造战争恐慌,打击我民心士气,削弱我动员能力。因此,  相似文献   
2.
我国现行的国防动员体制,主要是建立在应付较大规模、一般技术条件下战争的基础上,并形成于计划经济体制时期,与市场经济和打赢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要求相比还存在着一定差距。一是政府职能作用发挥不够明显。有的地方领导片面地认为,国防动员工作属于军事工作、是军队的事,因而在人力、物力、财力的保障上关心支持不够。二是动员机构人员不够落实。各级国防动员办事机构人员兼职的比较多,难以集中精力从事国防动员工  相似文献   
3.
夏则长  白中华 《国防》2000,(12):30-31
新颁布的《兵役法》对士官制度作了重大改革,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根据军队需要,士官也可以直接从非军事部门具有专业技能的公民中招收”。从非军事部门招收部队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是兵役制度改革后我军建设面临的一个新课题。现行《关于改革与完善士官制度的实施办法》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士官退出现役安置暂行办法》中,对我军士官的选取、套改、军衔的授予与晋升、士官的待遇以及士官退出现役后的安置等都作出了比较具体的规定,但对从非军事部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