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1.
针对舰载预警直升机在遂行编队预警任务时的战术需求,建立了基于一定接触概率、基于给定累积发现概率和基于给定建航概率的舰载预警直升机线式搜索模型,通过仿真计算,得出了不同威胁情况下最大搜索地段长度和最大巡逻线长度的变化规律,给出了在不同威胁情况下应采用的巡逻搜索方式,为舰载预警直升机有效预警角研究奠定了基础,为最终确定舰载预警直升机的阵位配置提供了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2.
针对机载雷达最大作用距离这一参数难以满足舰载预警直升机部署决策需求的问题,建立了舰载预警直升机与目标接近到某一相对距离时,机载预警雷达发现目标的概率分布模型,并给出了对特定目标满足给定发现概率和建航概率的有效探测距离计算模型,为针对不同目标预警时,舰载预警直升机的阵位配置研究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3.
依据舰载预警直升机机载雷达的战技性能,从作战使用的角度,提出了机载预警雷达感知环的概念,建立了感知环模型,给出了感知环参数的确定方法。并进行仿真计算,探索了感知环宽度随机载雷达视轴俯角及预警直升机飞行高度的变化规律,为确定满足作战需求的机载雷达最佳视轴俯角和舰载预警直升机最佳飞行高度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针对水面舰艇编队空中威胁扇面角的预测问题,分析了影响空中威胁扇面角大小的主要因素。以具有航路规划能力的远程反舰导弹为对象,从航空兵及远程反舰导弹的作战使用特点和装备性能限制着手,建立了计算威胁扇面角的数学模型。通过仿真分析,得出了主要参数对威胁扇面角的影响规律,为水面舰艇编队对空防御兵力的配置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针对机载雷达最大作用距离这一参数,难以满足舰载预警直升机部署决策需求,建立了舰载预警直升机与目标接近到某一相对距离时,机载预警雷达发现目标的概率分布模型,进而给出了对特定目标满足给定发现概率和建航概率的有效探测距离计算模型,为针对不同目标预警时,舰载预警直升机的阵位配置研究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6.
针对舰载预警直升机机载雷达的作战需求,基于机载预警雷达单次扫描发现概率模型,从作战使用的角度,建立了机载预警雷达累积发现概率模型和建航概率模型,为机载雷达有效探测距离的确定提供了依据,为舰载预警直升机预警搜索决策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针对综合登陆舰编队夺占小型岛屿作战中的威胁特点,确定了岸基航空兵对综合登陆舰的有效掩护区,建立了综合登陆舰展开点选择的优化模型,并给出了简单方便的图上作业法,为合理确定综合登陆舰的展开点提供了方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8.
针对现代海战中突袭目标的特点,给出了舰载预警直升机在编队对空预警中的作战使用原则,在分析舰载预警直升机空间几何关系的基础之上建立了巡逻线长度模型,通过仿真计算了模型中各个参数对巡逻线长度的影响。为舰艇编队预警探测以及指挥决策提供了较好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基于光电载荷对海面目标的分辨能力,构建了光电载荷瞬时发现概率模型,揭示了光电载荷搜索发现目标的内在特性;在对人眼在显示屏上搜索识别目标规律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人眼在显示屏上扫视到目标的概率模型和舰载无人机最大允许搜索飞行速度模型,为舰载无人机光电载荷系统对海上目标搜索效率、搜索方式、搜索方法以及搜索力配置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和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0.
针对舰载预警直升机线式巡逻搜索时的可执行性问题,建立了预警直升机标准巡逻轨道模型。提出了作战操作点的概念,并给出了作战操作点的确定方法。针对采用标准巡逻图飞行时的关键控制参数的确定问题,给出了预警直升机转弯半径的确定方法,最后,提出了标准巡逻轨道的飞行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