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桂志仁 《现代舰船》2011,(10):52-53
郑和下西洋是15世纪人类航海史上的一件大事,郑和的船队无论规模还是海上活动时间,在那个时代都是无与伦比的。从1405年开始,郑和奉明皇帝之命开始远航,之后28年间,七下西洋,最远抵达非洲亚丁湾畔,英国学者孟席斯更是认为郑和船队曾于1421年抵达过美洲和澳大利亚。郑和的远航以外交使命为主,并无探险和开辟新航路的任务,因为当时的明帝国并无这类需求。  相似文献   
2.
卢胜君 《环球军事》2014,(11):14-17
国防包括陆防、海防、空防、天防等。中国传统的国防思想是“以陆为主”的思维模式,重陆地轻海洋,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海防观。即便明朝时,虽然郑和船队七下西洋,但现代意义上的海防思想仍未萌生,依旧是“保陆为主”,海洋并未划入到当时国防的概念当中。  相似文献   
3.
卢胜君 《国防》2014,(7):66-67
正国防包括陆防、海防、空防、天防等。中国传统的国防思想是"以陆为主"的思维模式,重陆地轻海洋,即便明朝时,虽然郑和船队七下西洋,但现代意义上的海防思想仍未萌生,依旧是"保陆为主",海洋并未划入当时国防的概念当中。时至今日,"以陆为主"的海防观还不同程度地有所残留,反映在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受陆防思想观念的束缚,理想主义偏多,现实主义滞后。"以陆为主"的海防观,远远落后于现代海洋体制发展,形势要求我们必须尽快扭转这种海防观念。  相似文献   
4.
位于长江出海口的江苏省太仓市,是郑和“七下西洋”起锚地。 600多年前,这位明朝航海家率领水军从这里走向海洋,播撒和平友谊种子,向世界展示了明朝水军的风采。 600多年后,在郑和船队启航的古渡码头,一支身穿迷彩服的矫健队伍,年年由此誓师出征,在海上练远程支前保障、遂行多样化任务,成为一支远近闻名的海上支前劲旅。这支队伍就是太仓市海上民兵应急大队。  相似文献   
5.
节日,往往作为一种精神的寄托,凝聚力量的媒介,纪念历史的载体而诞生。中国航海节,将随着纪念伟大航海家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的到来而呼之欲出。 2004年12月6日,在国家交通部召开的《申请国家设立“航海节”研究》课题的专家评审会上,来自中央和国家机关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航海学会,郑和下西洋研究会等16个单位的专家学者一致认为,郑  相似文献   
6.
孙成华  陈阳 《政工学刊》2009,(10):55-56
就地缘政治而言,中国是一个有辽阔海疆的陆海复合国家。在冷兵器时代的古代中国,海洋的阻隔作用远远大于交通作用,统治者认为国防的重心在陆而不在海,直到明清时期演变为闭关锁国的“海禁”政策。因此,古代中国对海洋的认识,一直未能超越舟楫之便、渔盐之利的范围,“历代君民”漠视海洋,“皆舍海而注意于陆”。即使郑和下西洋也不是以海外贸易和经济利益为目的,  相似文献   
7.
阅读     
《现代舰船》2011,(3):58
军事丛书《现代舰空母舰、支援舰船和海军防空武器》、《现代巡洋舰、驱逐舰和护卫舰》、《现代潜艇和反潜武器》、《现代攻击舰和小型武装舰船》著/克里斯·查恩特(英)译/张国良史强汪宏海/出版社:中国市场出版社/出版时间:2010年12月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航空母舰确立了它在现代化海军中的坚实地位,成为海军武器库中最为强大的武器系统。战后几十年来,美国海军实施了世界上规模最庞大的航空母舰生产计划。而随着二战结束,战列  相似文献   
8.
15世纪初的郑和下西洋,是军事史上一个意义重大的事件.当前学术界多从郑和下西洋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航海等方面研究其贡献,鲜少从军事角度进行阐述.本文从郑和下西洋坚持维护和平、反对霸权的军事原则,确立经略海洋、"以海屏陆"的军事战略,展现恩威并施、灵活多样的军事艺术等三个方面集中论述了郑和下西洋在军事上的贡献,揭示了郑和下西洋在军事史上的重大意义,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郑和不仅是一位和平使者,而且是一位具有政治远见、运筹帷幄的军事家.  相似文献   
9.
沈毅敏先生参与了中国2010上海世博会中国船舶馆的筹建工作,他在第一时间把船舶馆船模的情况传递给大家,为广大读者提供本届世博会船模的详细信息。  相似文献   
10.
图解世界     
《当代海军》2005,(2):40-43
01 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活动徽标确定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活动徽标于2004年12月8日揭晓由中宣部、外交部、教育部、交通部等16个有关部门和单位负责同志参加的纪念活动筹备领导小组,从123位作者的213件作品中选出,作为在2005年伟大航海家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之际,开展以“热爱祖国、睦邻友好、科学航海”为主题—系列纪念活动的一个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